我有個被朋友罵作敗家的愛好:搭計程車。把約會拖到最後一分鐘,然後心急火燎攔下的士,踏着最後一秒和友人碰面,這算是無聊生活中的大冒險。另有個好處就是在陌生地和的士司機攀談,會得到一點小貼士。當然也有被繞路敲詐的可能,曾經在伊斯坦布爾就坐過一千塊港幣的豪華的士,無奈我整個銀包只有120蚊,司機索性半途把我丟下了事。
到西歐小城市,搭的士需要事先計劃。偶爾搭次,要提前半小時電話預約,還常有司機遲到或走錯路的情況,這時meter每跳一下心都在滴血。有幾個月我住在山裏,每日步行山下,懶了就搭巴士,優哉游哉。不想冬日夜晚降臨格外早,巴士最後一班才六點,最慘是雪後山路陡滑,上山步履維艱,下山更小心如八旬老嫗。
怎麼辦,只能搭的士。柳暗花明,我發現城市交通規劃其實有考慮到我們這樣深山老林原始人,專有種短途計程車:只在山裏走,像巴士一樣設有專門站點。乘客需提前預訂時間和起落地點——上車多在山腳,下車則撿離家最近的站點。因為路途短暫,車費也不貴,我一周總有兩三次叫車。
整個冬天司機都沒有重複過,土耳其人和巴基斯坦人佔七十巴仙。大家都是客居他鄉,搭話不難,如果說得投緣,司機還會慷慨把我送到家門口。漸漸我摸到聊天的秘訣,和土耳其人說伊斯坦布爾是世界最美都市,對巴基斯坦人回憶曾在新疆見過大量巴國商人,在印度人批評巴基斯坦時默不作聲,絕不被白俄羅斯人豪邁地大叫大笑嚇倒——十之八九,下車即能到家。當然碰到德國司機就不費口舌了,橫豎沒用。
有晚,司機表示無論如何要到指定地點才停車。他說累了一天,沒時間給我行方便,又抱怨下午駕駛時講電話被警察抄牌。我聽着他濃重的口音,苦等半晌,好容易找到縫隙插話:「看樣貌你是義大利人?」他轉頭深深看我一眼,不自覺抬起右手整理細鬈髮,又摸摸瘦削面龐,自豪而感激地笑說:「謝謝你的稱讚,我是西西里人。你剛剛說你的門牌號是13?」
我點頭稱是,伸了下懶腰,扭頭欣賞夜色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