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曾表示,因無法如期組成新政府班子而發噩夢,其熱廚房溫度之高實在駭人。候任特首辦主任陳國基昨日為此緩頰說,相信有好的領袖和施政方針,「可以將呢啲所謂熱廚房都降溫」。但是,從接任廉政專員、保安局長的熱門人選,到出任候任特首辦主任,陳國基最受矚目的資歷都是曾經在香港駐京辦為官三年、累積廣泛內地人脈。面對梁振英遺留的燙手山芋,面對西環不停放火,沒有像陳國基一樣人脈的政商人士,自然更視加入林鄭的熱廚房為畏途。
駐京經驗成高官門檻
今年3月,廉政專員白韞六在6月約滿後不續任的消息傳出後,盛傳陳國基將接任。廉署因湯顯明超標宴請中國官員而聲譽受損,又因一姐李寶蘭辭職事件而士氣受傷,更因是否追查梁振英收受UGL巨款及是否配合中紀委追查駐港京官而成為熱廚房之一。有與京官打交道經驗、受北京信任,自然成了廉署新掌門人須過的門檻。
林鄭月娥上月赴京接受任命後,陳國基又被指是保安局長的「真命天子」,因為「阿爺」好睇重保安局長之位。也有報道指,廣深港高鐵未來如果搞一地兩檢,涉及出入境政策,長年任職入境處的陳國基處理起來也會得心應手。
不過,陳國基的「仕途」很快又出現轉折,傳因其處事圓滑、駐京累積的人脈豐厚,林鄭月娥想用他作「大內總管」,協調與各方關係。林鄭昨日宣佈任命時的說法則頗為奇怪。她說,特首辦主任一職「唔使乜嘢專業同專長人士出任」。毋須專業人士,尚易明白;但毋須專長,則難理解。莫非她任命陳國基,不是因他擅長與各界打交道,而是因他在中國的人脈?工作重點不是明面上的聯繫立法會政黨及香港傳媒,而是聯繫中聯辦、港澳辦?
其實,從盛傳接任廉政專員、保安局長到就職候任特首辦主任,圍繞陳國基的傳聞正正反映,在一國兩制走樣變形之際,港府高官最受看重的是與中國官員的關係,是能否與中國官員溝通。這不只是「朝中有人好做官」的問題,而且是因為中國官員對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原則的破壞越來越肆無忌憚,政商名人對加入林鄭熱廚房後能否應付中國官員的壓力沒有信心,害怕成為夾在中港兩地中間的磨心。像陳國基那樣既有駐京資歷、或有中國官場人脈,又願意承擔政治風險而出任高官的,真的是買少見少。
梁振英遺留燙手山芋
林鄭月娥熱廚房遲遲未見降溫,還有兩大原因。一是梁振英遺留的燙手山芋太多。高鐵一地兩檢、《基本法》23條立法、DQ四名立法會議員等高危問題,足以令法律界名人對出任律政司司長一職耍手擰頭。而梁振英在小學TSA、重啟公民廣場及粵港澳大灣區的連串動作,也說明他自恃貴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在卸任特首後不見得會讓林鄭熱廚房降溫。
二是西環在林鄭就職前並未為她的和解論背書,反而繼續煽風點火,激化中港矛盾。中聯辦法律部部長、清華大學法學院前院長王振民近期的傾情演出,從狂言重啟政改會令香港如中東般有內戰,到狠批香港是全世界辱罵中國制度最厲害的地方,再到恐嚇若「兩制」威脅「一國」則難繼續「兩制」安排,無不令人毛骨悚然。
可見,讓林鄭月娥熱廚房高溫難降、阻礙林鄭月娥組班的,不是民主派、不是曾俊華的幕後勢力,而是西環、是梁振英。在這種局勢下,曾有機會在北京與官員建立私交、在清華大學完成中國法律課程的陳國基,就成了一個又一個重要職位的熱門接班人選,林鄭熱廚房也就越難於降溫。或許,陳國基還應說明一下,他在清華大學進修時是否就與王振民熟悉?這次獲任命是否與王振民有關?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