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港名師 - 左丁山

逃港名師 - 左丁山

回歸後,有「五一勞動節」假期,放假一天。五一勞動節係共產國際嘅產物,西方國家多不認同,所以直至到1997,香港都未有五一假期,依家就梗係要跟足北京指示啦。於是乎今個星期一唔駛返工,有時間讀吓雜誌,早上打開「創價學會」每月贈閱嘅「明報月刊」4月號,發覺呢期好有趣味性,特別係老友記鍾普洋所寫嘅:「經營管理第二課:香港的兩棲優勢」及金耀基校長之「再思大學之道」,值得一看再看。
以前收到贈閱就擺埋一邊,今次見到鍾普洋之「經營管理第二課」,急急去搵明報月刊3月號,一時之間搵唔到,老婆話:「抵你呢,你張書枱左右兩旁堆滿中英文雜誌、剪報及馬經,雜亂無章,咁容易搵到咩!」
搵唔到就慢慢等本雜誌出現(有時無心插柳就一搵即有)。明報月刊今期又有一篇大概係左丁山呢類人先會讀得有興趣嘅文章,就係中大職員熊景明女士所寫嘅「中國文人精神:陳克文中國近代史講座」。
左丁山認識前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陳方正教授已經有30餘年,當年奇怪點解呢位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會對中國文化咁有研究,但一直唔敢直接詢問,讀咗呢篇文章,方知佢家學淵源,係名門之後,怪不得也。原來陳克文先生(1898-1986)就係陳教授尊翁,據熊景明女士簡介,克文先生曾代表國民黨與毛澤東等人共同負責農民運動講習所,於1935至1949任職國民政府行政院,生前寫下十二冊日記,記述1937-1952年間之事跡,由陳教授編輯成書,余英時教授寫序,2013年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克文先生與汪精衛、蔣介石因有工作關係,與汪精衛往還甚密,對汪之出走投日,極為失望,憤怒,但戰後汪夫人陳璧君入獄,克文先生幾次探訪,送藥,不忘舊情。如此人物,1949年後選擇來港,可見其智慧,1952-1978年在聖保羅男女中學教中文與中史,實在是聖保羅男女之幸,當年學生有福了。如陶傑說過:1950年代,大批內地有識之士逃港避秦,為求養家放下身段,在本港學校教書,為香港教育界培養了大批優秀學生,如陳克文先生竟在中學教中文與歷史,其資歷及經驗遠非今天的中學教師可比,另一個例子當然是李柱銘父親任教於九龍華仁。回想起來,左丁山在私校讀書,中一至中三的中文老師姓陳,到現在也不知他的背景,但上課時,初中生也能感覺到他老人家的一股傲氣兼怒氣,上課時逼我們放棄「殖民地課本」,改讀古文評注,想來也是一位逃港文化人了。今日左丁山還懂得讀古文,皆拜陳老師之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