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放棄行政霸道跨黨派溝通才有作用 - 盧峯

蘋論:放棄行政霸道跨黨派溝通才有作用 - 盧峯

由自由黨黨魁鍾國斌主催的跨黨派議員飯局今天舉行,多個建制、泛民主派政黨代表已答應出席,包括公民黨黨魁楊岳橋、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專業議政召集人郭榮鏗、民建聯主席李慧琼……等。鍾先生表示這次飯局暫時只是一次性的溝通,能否變成定期聚會仍是未知之數。公民黨的楊岳橋則表示不必對飯局聚會抱太大期望,但不同黨派議員能飯敍溝通仍是好事。

八黨聯盟曾令政府讓步

幾位主要政黨領袖刻意調低各界對跨黨派飯局的期望並不奇怪。畢竟經過多年的撕裂對壘,建制派跟泛民主派長期陷於「對戰」氛圍,不僅政綱、言論上針鋒相對,在議事堂內就法案、預算案的對立更經常火花四濺,間中還出現肢體衝突。即使今次雙方陣營的主要政黨能暫時擱下矛盾同枱食飯,也難以打破長期累積的不信任及敵意,實在不能期待飯局能取得甚麼突破,能順利舉行不致反枱已算不錯,若能變成較恒常以至定期的會面更可以說是超額完成。
要真正打破目前議會內兩陣對決互不相容的情勢,要恢復議會的有效運作,不可能靠個別政黨領袖或議員的良好意願,也不可能靠吃吃飯喝喝茶;最關鍵的是北京及特區政府不要堅持行政霸道,不要把泛民主派及他們代表的民意拒諸決策過程外,更不要來個有權用盡、有位佔盡,不然搞多少次跨黨派飯局都扭轉不了局面。
其實,在董建華任特首的年代,立法會曾出現過八黨聯盟促使政府在預算案讓步的情況。當時建制派及民主派大黨包括自由黨、民主黨等都有參與,大家在多番協商、妥協後就預算案定出各方可接受的訴求,包括減收差餉、公共事務減費等。由於聯盟在議會佔多數,政府因而不得不讓步,不得不吸納他們的意見。這個商討過程不單令各政黨學習溝通及討價還價的政治策略,也大大強化議會對政府的監察及制衡能力,變相令民意對政府決策有更直接及重要的影響。
可惜北京、董建華以至政府高層死抱所謂行政主導模式,還把它扭曲為行政霸道。一方面以各種方式包括分化拆散八黨聯盟,另一方面則倚賴畸形政制產生的建制派多數推動政策,把代表大部份民意的泛民主派政團及議員變成無權無力影響決策的二等議員。

漠視民意態度癱瘓議會

這樣下來,議會內的合作氣氛逐步消逝,不少議員被迫採取抗爭手段對抗政府的霸權,包括拉布、拖延以至阻礙會議等。到近五年在梁振英大力推動下,政府跟建制派組成的「非神聖同盟」(unholy alliance)更肆意運用手上的多數票及權力,罔顧民意硬推不合理、不受公眾支持的政策,粗暴的驅逐民選議員離場。到新一屆立法會,政府及建制派還一再借題發揮以法律手段褫奪民選議員的議席,又或把他們推上法院的被告席,好隨時令他們面對失去議席的風險。像這種視泛民主派及不同政見議員為無物的態度,怎能不令議會運作脫軌甚至癱瘓?怎能不令議會以至政團間充滿不信任,敵視的氛圍!
應該看到,泛民主派及非建制派議員在立法會選舉中一直是最多市民、選民支持的政治力量,代表着六成甚至更多選民。特區政府施政要反映民意,要符合市民的需要,必須要考慮泛民主派政團及議員的想法,必須讓他們在決策過程中佔應有的份量及作用。不然政府政策肯定「離地」及有違民意,也勢將令泛民主派及民意代表不得不在議會也走抗爭之路,令行政立法機關難以合作,議會的亂象及拖延浪費則不斷惡化。
今天的跨黨派飯局只能算是改善政治氣氛非常小的一步,能不能走得穩,能不能走下去更是未知之數。往下來關鍵還在於北京及特區政府能否放棄行政霸道的思維方式,或至少在民生政策及問題上放手讓議會、議員有參與的空間。若果這樣微小的空間也沒有,若果政府特別是新一屆政府的霸道姿態不改,立法會各黨派代表每天一起吃飯也不管用。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