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不了多久,梁振英也許會說珠三角其他城市越來越擠迫是因為香港北上的人流太多,就如香港人抱怨內地人流增加令香港城市不勝負荷;所以大家都有問題,大家都不要抱怨,特別是香港人不要老把問題推在廣東省及大灣區城市群身上。
這個推想絕不是無中生有。上月尾,這位升上神枱成為政協副主席的梁振英在接受訪問時公開說香港有向珠江三角洲地區輸出霧霾,南風天的時候尤其明顯;內地則主要在北風天時影響香港。按他說話的意思,粵港雙方互相向對方輸出霧霾,不存在誰污染誰的問題。可這不正正跟指香港北上的人太多逼爆廣東一樣荒謬,一樣不合理?
環保署摑梁特一記耳光
還好,香港搞科學的人對事實,對真相仍有堅持,沒有因為言論來自國家領導人就被嚇倒,逼得扭曲理論與事實遷就長官意志!這裏說的是天文台前台長李本瀅。在2011年退休的李先生離任後不時在網上撰文,例如14年支持學生罷課,又批評警方發射87枚催淚彈。
前幾天,李先生在發表題為「香港輸出霧霾?」的網誌,正面以科學理論及理據反駁梁振英有關香港向珠三角輸出霧霾的說法。據李先生的分析,香港本地產生的污染量固然較廣東少,而香港夏天因炎熱而令空氣不穩定,空氣不穩位則令污染物向上散去,飄往廣東引致霧霾的機會不高。所以,梁振英說南風天香港向廣東輸出霧霾是言過其實,缺乏科學常識的說法。作為前天文台長,在天文台工作幾十年,長期觀測紀錄香港的氣候變化,李先生基於科學專業的論證肯定比梁振英的隨口噏有根據。
點出梁振英說法謬誤的還有環保署。當然,環保署官員仍是現職公務員,不可能直斥其非,只能婉轉的說南風大多來自海洋,污染物水平偏低,所以吹南風的時候香港和整個珠三角的空氣質素也會較好。按環保署聲明的說法從海洋吹向香港再吹入珠三角的南風不是帶來污染或霧霾,而是減少污染。這同樣變相摑了梁振英一記耳光。
老實說,即使單從常識、環境證據都知道梁振英說香港向珠三角輸出霧霾的說法荒誕無理。香港只是個七百萬人的城市,工業已基本上全數北移,從來沒有大規模的煉油廠、化工廠或污染產業,對周邊地區排出污染物可能性相當低。相反,珠三角或未來的大灣區人口超過三千萬,各式各樣的工廠多不勝數,再加上仍有不少燃煤發電廠、化工廠等設施,污染物產生量相對而言比香港多得多,所謂互相污染或對等污染根本不可能。
政治先於科學扭曲事實
梁振英居然公開提出這種違反常識、違反科學理據的說法,若果香港的科研人員不挺身而出,專家部門不挺身而出捍衞事實真相,梁振英的謬論就會不斷流傳,變成官方文件的基礎,甚或成為特區政府草擬的「大灣區」發展意見書的正式說法,變相扭曲珠三角污染問題的真相。這對整個地區包括香港的發展都有害無益。
更令人憂慮的是,梁振英政治先於科學的言行對政府施政、科研專業發展都相當不利。試想想當政府最高級官員,當香港僅有的國家領導人肆意不顧事實,不顧科學提出政策意見時,從問責局長到公務員都難免受影響,有可能被迫迎合有關說法而扭曲事實,又或為了「政治正確」討好長官而置事實、數據、資料於不顧,令決策不再基於資料及事實。還有比這對香港更危險的嗎?
而且,當政府最高層擺出不尊重科學的態度或缺乏基本科學常識的時候,香港的科研風氣及水平怎能提高?香港還有甚麼指望發展或科研中心呢?
也許由於各方反應、批評越來越強烈,梁振英昨天修改說法,指香港輸出污染物或霧霾是廣東方面的說法,不是他的意思。但這樣的解釋同樣不合理及不負責任。即使說法真的來自廣東當局,但它仍然不符事實及科學,作為特首的梁振英理應據理力爭,糾正錯誤觀念。可梁振英不但沒有為香港辯護,反而像認同有關說法般公開宣揚。這就不僅是缺乏科學常識,更是敷衍失責。
污染從來不是一國一城的問題,需要不同城市、地區、國家合作。但合作的前提是尊重事實與科學,不能馬虎和稀泥,更不能為了討好政府或領導而漠視事實。現在由梁振英般不求甚解又好逢迎的人推動珠三角或大灣區合作,怎不令人擔心計劃變成有害無益的大白象。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