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民品與民智 - 李怡

世道人生:
民品與民智 - 李怡

晚清繙譯了《天演論》、《原富》、《群己權界論》等西方社會學、政治學、哲學和自然科學名著的繙譯家與啟蒙思想家嚴復,1905年旅英期間,1月6日會見了特地前來拜訪的孫中山。據孫應祥著《嚴復年譜》所記,嚴復對孫中山說:「中國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於甲者將見於乙,泯於丙者將發於丁。為今之計,惟急從教育上着手。庶幾逐漸更新也。」但孫中山說:「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君為思想家,鄙人乃實行家也。」
實行家的孫中山,沒有耐性推動嚴復主張的通過教育慢慢救國,而是進行革命儘快救國。結果是百多年來,把甲的害除了就在乙身上重見,把丙給滅了又在丁的身上發生,嚴復的預言全部實現。而且「民品之劣、民智之卑」,更是每下愈況。現在中國大陸整個社會道德淪亡,到處呈現人性中最惡劣的一面,比之晚清、比之民國、甚而比之中共建政之初、比之文革時期,都是沒有最糟只有更糟。
按說嚴復主張教育救國,這教育嘛,也推行了百多年啦。中共建政後也算推動了六十多年教育。現在大陸人的平均教育水平,怎麼說都應該比1949年高吧,為甚麼「民品之劣、民智之卑」更甚了呢?
十八、九世紀英國政治家Henry Brougham(1778—1868)說:「教育使一個民族容易領導,卻難於驅使;容易統治,但無法奴役。」
他講的教育是除了使人民增加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啟發人民自由心智。這大概也是嚴復所指的教育。一個政治開明的政府,不但需要人民支持,而且需要人民了解自身的自由與權利,了解政府的施政和個人自由與權利的限制,因此它是領導人民而不是像專權政治要去驅使人民;政府要管治人民,而不是要奴役人民。人民接受這種開啟自由心智的教育,會使這個民族容易領導、容易管治;但如果政府不是由人民投票授權而產生的,那麼人民有了自由意志、自主意識,就難以驅使奴役也。
專制政權的教育,實行的一定是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教育,灌輸對執政黨絕對服從的統一性,從歷史教材的扭曲,到語文和社會教材的偏頗,都是洗腦式的愚民教育。這種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民接受驅使和奴役。這種教育的結果,一方面造成人民對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有僵固的觀念,比如對台獨藏獨不假思索的反彈;另方面威權教育,也如大陸學者資中筠所言,培養的是趨炎附勢、嫌貧愛富、媚上欺下的精神。表面對威權服從,而在管治權力不及的地方就都是刁民。在極權統治的威權教育下,「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已臻極致。
香港有幸在英國殖民地啟發自由心靈的教育和社會價值的影響下,經歷了156年,我們確實在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方面頗為貧弱,但民品民智,與大陸已是兩個世界。所以,按照梁振英、王振民的想法,香港人應該到恩平的昆蟲溫泉去浸一下,才能對中共體制有奴隸般「敬畏」之心,懂得「尊重國家的邏輯與道理」。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