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空姐、空少、護士在港屬尋常職業,不過空中護士本港人數不多,除了要急症經驗豐富外,面對萬呎高空的低氣壓下,醫療警覺性亦須十足。
鄧穎詩加入International SOS香港任空中護士前,曾於急症室任職多年,她提到萬呎高空上氣壓低,人的生理反應與地面有所不同,例如病人剝了牙,在低氣壓下,牙床位置洞口位會忽然脹開,痛楚較陸地為甚,故此止痛藥物劑量亦要有所調整。她又舉例,若果病人骨折,在上機前已打石膏,由於雙腳在空中容易腫脹,若果空中護士未有意識事前需要剪石膏,有機會令腿部血液不流通,發生需要截肢情況。
鄧穎詩指,在空中工作,支援肯定不夠醫院多,而且藥物及儀器都有限制,所以上機前必須準備就緒,亦須有齊全的病人病歷。
International SOS聘請之空中護士,必先在急症室或深切治療部(ICU)有數年急救經驗,然後再接受公司培訓。鄧穎詩指,工資與ICU相差不多,勝在有得周圍飛。
此外,近年演藝業多爆破場面,亦成為緊急醫療行業的潛在客戶;亦有不少求生節目,鏡頭背後實際亦有醫護人員候命,若果失敗亦不致於失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