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行政長官梁振英早前在電台節目突然提出「南風」論,指港人埋怨北風把廣東地區的污染物帶來香港時,廣東城市亦會把霧霾歸咎於香港的南風把污染物吹往內地。言論引來氣象學者關注,天文台前台長李本瀅前日更撰文駁斥,指梁的說法難成立,狠批政府不重科學、欠科學常識。立法會議員則認為梁旨在矮化香港、討好廣東各省市政要,有明顯政治目的。
記者:于健民
梁振英的「南風」論出自上月22日的港台節目訪問,提到與廣東省合力治理空氣污染問題的成果時表示,「過去(本港)吹南風天嘅時候,近香港嘅廣東城市如果有霧霾等等問題,佢(廣東城市)會話香港有污染物吹咗過去。反之亦然,(本港)吹北風天嘅時候,我哋又會埋怨廣東喎」。但他認為兩地政府都會同意在控制空氣污染的工作取得成績。
教授:出現機會相當低
梁的言論引來氣象界熱議,李本瀅前日更在網誌抨擊,認為該說法難以成立。他指本港要令廣東有霧霾,需符合兩個條件:一是本港吹南風;二是空氣要穩定。他強調,本港吹南風的日子多是溫暖或炎熱的季節,但空氣不穩定,即地面空氣密度較高空密度低,污染物升上半空後四散,難以吹向廣東。而本港產生的污染物本身就遠較內地少,是另一原因。
他認為香港為廣東帶來霧霾的機會不高,質疑梁的說法反映政府不重科學、欠科學常識。《蘋果》昨致電李本瀅,他僅稱撰文的動機「只係講事實」;被問到是否認為梁的「南風」論荒謬,他即表示「呢個唔再講喇」。地下天文台台長方志剛也表示對梁的說法感疑惑。另一名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則以李已經以同一身份發表言論為由,拒絕回應。
科技大學環境學部教授劉啟漢認為,梁的「南風」論在理論層面成立,但實際上出現的機會相當低。他指綜觀過去數年,本港與內地同時出現嚴重空氣污染的日子大多是7至10月的颱風季節,當颱風即將吹襲珠三角地區前,珠三角一帶風速緩慢,空氣污染物會沉積;直至颱風登陸後,空氣污染物便會自然散去,「所以(霧霾)問題係香港同內地都有contribute(付出),最多係互為影響」。
環保署:吹南風空氣較好
環保署發言人回應指,當珠三角吹南風時,空氣污染物水平偏低,本港和珠三角空氣質素其實較好;而吹北風時,由於是從內地吹內陸風,污染物水平較高,本港和珠三角的空氣質素會較差,意味署方不同意梁振英說法。本報另向特首辦查詢梁的說法有何根據、會否考慮收回言論等,截稿前未獲回覆。
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姚松炎認為,梁的言辭不單引來新舊天文台長公開表態,連環保署也拒絕支持,反映梁的言論沒有科學根據,旨在矮化香港,討好廣東各省市政要為上,「不過你要佢收返言論,睇怕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