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王國維之超凡預見 - 李怡

世道人生:王國維之超凡預見 - 李怡

距今100年的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全世界興起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熱潮,4年後中國共產黨成立,再3年國民黨進行改造,建立以黨領政,以黨領軍、黨員必須無條件服從中央的列寧式政黨,並採取「聯俄容共」政策,準備北伐。當時中國籠罩在追求平等的社會主義思潮中。
就在1924年,國學大師、《人間詞話》作者王國維在一篇題為〈論政學疏〉的文章中,提出了一個常識性論述,他寫道:「於是有社會主義焉,有共產主義焉。然此均產之事,將使國人共均之乎?抑委託少數人使均之乎,均產以後,將合全國之人而管理之乎,抑委託少數人使代理之乎?由前之說則萬萬無此理,由後之說則不均之事,俄頃即見矣。」
其後近百年歷史證明了王國維的洞見和預言:要平等分配財產不可能由全國人一起去均分,而必然要由少數人代理均產之事,這少數人成為特權也就無可避免,於是「不均之事,俄頃即見」。
這一洞見,全國無人理會,西方也到了1945年,英國作家奧威爾才在《動物農莊》中提出:「一切動物都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與王國維的觀察相同。
由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1926年在廣州誓師北伐,節節勝利,最終推翻了北洋政府。其後勝利者書寫的歷史,就對失敗者任意抹黑,令人們一提起北洋軍閥統治,就是一派昏暗。近日,流亡海外的中國作家余杰出版了一本書《1927民國之死》,書中展示北洋時期的中華民國,已有三權分立之結構、多黨競爭之格局、各級選舉之實踐、地方自治之嘗試,以及公民自由之保障。從1911年建立民國,到1927年北洋政府覆滅這16年間,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領域均有長足進步,而1927年北洋政府被國民黨軍武力顛覆,即意味中華民國已死。北洋時代的「舊軍閥」們,比起國民黨時代的「新軍閥」,離文明世界更近。北洋政府廣納文化精英,如同群星璀璨,「短暫但蓬勃的自由氛圍一度在中國大地上欣欣向榮」。
1927年北伐軍即將打到北京的消息,在清華園引起兩極反應:青年學生欣喜若狂,國學院的「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卻個個憂心忡忡。6月2日,王國維往北京頤和園,於園中昆明湖自沉而死。從其衣袋中尋出一封遺書,上寫:「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
王國維名滿天下又正當盛年,何以會投湖自盡,數十年來眾說紛紜的議論大致有殉清說,殉文化說,和討債逼死說。理大文化學系教授翟志成幾年前寫過一篇論文,對這三說以嚴謹的論證提出質疑,而他支持的是「紅色恐怖逼死說」。證諸王國維的〈論政學疏〉,以及他給友人信中提到:「觀中國近狀,恐以共和始,而以共產終。」「紅色恐怖逼死說」不難理解。他講的共產含義當時是指國民黨,但後來的歷史更證明這位偉大學者的超凡預見。
周一至周五刊出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