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告白】聾父母誕聾兒 好老闆:「讓我做你的耳朵」

【無聲告白】
聾父母誕聾兒 好老闆:「讓我做你的耳朵」

上集看過阿靚由洗碗變成聾人咖啡師的歷程,其實29歲的她還是一位媽媽。阿靚三年前誕下獨子,惜兒子出生後證實為深度聽障,為了尋求家庭服務幫助兒子成長,便接觸關注聾人的慈善組織「龍耳」。阿靚在社工建議下更嘗試搵工,結果遇上咖啡店老闆娘Gigi,這個熱心老闆後來更成為兒子的「契媽」。
記者:湛婉淇
攝影:朱家駿、邱仲權
剪接:唐志安

阿靚每日三時下班,從尖沙咀到牛頭角接三歲兒子放學。

兒子遨翔放學總想扭著跟同學到公園玩。

遨翔約一歲時已植入人工耳蝸,阿靚相信有助他日後發展。

「龍耳」社工盤姑娘,正是轉介阿靚到Gigi咖啡店應徵的中間人。

阿靚上早班,下午3時下班便往牛頭角接兒子遨翔放學。遨翔掛住一張笑臉,好動活潑,完全不怕陌生,逗人喜愛,看上去與一般男孩無異,但細看便能發現耳朵後方的人工耳蝸。「兒子出生時,醫生便證實他是深度聽障,我很難過,曾躲起來哭,亦想起自己的兒時。」阿靚憶述當日得知消息後的痛心,過去種種經歷浮現眼前,特別感觸。

阿靚並非先天性失聰。她生於內地,一歲發燒後被打錯針,從此再聽不到聲音。「我父母親戚都是健聽,只有我是聾人,都有過孤獨的感覺,因為經常不能跟父母聊天。」除了父母,兒時一起玩耍的表兄弟姊妹都是健聽,雖然沒有因而被排擠,但總有格格不入的孤單。「我就讀的是聾人學校,看到其他健聽小朋友談天說地,我就不能說話,常常要書寫。」

老闆娘Gigi關心阿靚的家庭,還成為遨翔的「契媽」。

Gigi陪同遨翔一起上語言學習班。

今天身為媽媽,當然希望兒子能愉快地成長,不再孤單,所以除了讓遨翔植入人工耳蝸,還另找一間有手語口語教學的聾健共融幼稚園。為了改善生活條件,她更透過「龍耳」找工作多賺生活費,就是這樣遇到老闆娘Gigi。

盤姑娘是慈善組織「龍耳」的社工,專門協助聾人會員就業,亦是阿靚與Gigi相遇的中間人。她指阿靚初到「龍耳」,本來只是尋求家庭服務,幫助兒子學習。久而久之,她覺得阿靚也有工作能力,適逢Gigi正招聘洗碗工,阿靚又表明想找類似工種,盤姑娘心生一計:「 Gigi是個非常熱心的僱主;同時我們亦有一個很熱心的會員,不如就把她們湊合在一起吧。」

第一次聽到遨翔說出完整句子,Gigi激動得流淚。

阿靚寄望兒子能自強、健康地成長。

老闆娘Gigi不但培訓阿靚成為咖啡師,讓她有一技之長,將來可有晉升之途,還關心阿靚的家庭狀況。阿靚曾表明兒子能說話,但Gigi初與遨翔見面時卻大為訝異:「他那時只是呀呀呀、叫叫叫,但不是真的說出完整的話,我便跟阿靚提議一起上語言班吧,因為我真的聽到她兒子是否能說話。」Gigi直言想成為遨翔的耳朵,還當了他的「契媽」,「我很希望她的兒子將來能活在一個有聲音的世界,可以用說話跟別人溝通,不單只靠手語。」

遨翔若從小接受口語溝通訓練,對將來聽覺認知、發音及語言發展十分有利。拍攝當日,Gigi在語言治療師的指導下,終於學到如何讓遨翔聆聽和發音。當聽到遨翔完整地說出:「契媽要波」時更一度激動落淚:「真的很感動啊!因為未曾聽他說到那麼多話。」最近阿靚的家裝修,Gigi又替她找來師傅和幫忙議價。身為僱主卻能熱心地關懷員工,在金錢及利益掛帥下的香港確是十分珍貴。

老闆的體貼,令阿靚感動不已,可她並無視為理所當然。即使丈夫需要早上送貨,晚上抹車,兩個人三份工,月入總和仍不足兩萬,阿靚卻明言不怕辛苦,因為她要為兒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老闆主動關心我,但我不可以全然倚賴她,也要靠自己努力工作,自力更生。我希望兒子能像我一樣自強成長。」不以聾人身份為恥,專注做好份內事,不卑不亢,就算聽不到聲音,都能好好活出自己的價值。

盤姑娘指,僱主能視僱員如家人看待,設身處地照顧對方的需要,建立深厚關係,實屬難得,也是對聾人群體的一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