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四日星期一,微信公眾號「正午故事」發表一篇原創文章,連續這幾天,人們都說這篇《我是范雨素》,「一天之內引發朋友圈海嘯」。而又可以預見的是,五一國際勞動節快到了,像「新工人藝術團」已公佈的一系列「范雨素報導媒體」活動,雨點已凝聚成雲。同情的人擔心范雨素很快會媒體捧殺,刻薄的人說,范雨素當育兒嫂其實和躲老廟裏沒什麼差別,她本來就該在那裏。但是我還是想在此記下范雨素。
我是星期一一早點開文章的,文章第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也許是因為這句話跟我的職業太有關係,我接着就讀下去了。我這麼說是因為微信上的文章,從點開,開讀,讀一半,到讀完,淘汰率很高。當讀完第一節,我真的當時就認為,這文章會傳開來的,特別是第一節,足以讓文評家談論許多年的。
我讀到了以下這一句後,把文章轉發給了C和我的朋友圈。「大女兒學會了看小說後,我陸陸續續去潘家園,和眾舊貨市場,廢品收購站,給大女兒買了一千多斤書。為啥買了這麼多呢?有兩個原因,一是論斤買太便宜,二是這些進過廢品收購站的書太新了,很多都沒有拆下塑封。一本書從來沒有人看過,跟一個人從沒有好好活過一樣,看着心疼。」
評論家很快出來說話,他們說范雨素用頗具現代感的文學筆觸,波瀾不驚地講述了自己的生命。又有人說范雨素和時下標籤化的工人寫作不同,她的語言不是農民化的,也不太寫那些苦大仇深的苦難、反抗主題。我覺得這麼說好像都不太準確,范雨素是個在北京家庭打保姆工的育兒嫂,她的語言文字很樸素,就是我們說的現實主義那種,若說是有現代感文學筆觸,只是因為她就活在當下,她用的就是她日常生活的語言。至於苦難和反抗,我真的感到了一種爆發前的力量。
范雨素的業餘寫作班老師張慧瑜說,這種力量來自於他們自己的親身感受,他們的生活就是炸裂的岩石。「我想起蕭紅的小說,語言節制而清晰,感情隱藏在文字背後,就像范大姐對自己的生活不卑不亢,她的文字也是如此,沒有苦情,有的是三代女性生命的堅韌。」
難得生性暴龍哥創科眾籌夢,遭隱世肥報販秒殺! https://goo.gl/hnEB7D
「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 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 https://goo.gl/4K7E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