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勞工界多年來都批評最低工資追不上通脹,要求落實一年一檢。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及自由黨主席張宇人指,工資應跟生產力掛鈎,「唔係話通脹幾高就要加,有啲國家通脹去到100%,係咪工資年年都加100%?」他指工資水平要跟隨或高於通脹是歪理,只會加劇通脹,「倒番轉有通縮,係咪大家要減人工呢?」
否認曾指最低工資致結業潮
商界曾經視最低工資如洪水猛獸。香港飲食業聯合總會於2010年初首個最低工資訂立前,曾發表《香港飲食業最低工資調查報告》,時任會長張宇人同年10月也在報章撰文,指該調查顯示,若最低工資定於28元,首當其衝是茶餐廳,若採取一籃子抗衡措施,將有逾半受訪者加價及轉請兼職,逾三成裁員及約有一成結束部份分店。
最低工資實施6年,本港勞動人口達394萬,食肆牌照數目增至近1.4萬。當年提出最低工資訂於20元而被輿論謔稱為「廿蚊張」的張宇人,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否認曾指最低工資必然會導致結業潮,他指即使沒有最低工資,都會有結業潮,「問題係結業潮高定低,亦唔係因為最低工資加,就會有結業潮」。
他引述政府數據指,人工佔飲食業生意額三成多,目前飲食業面對最大困難是難請人。現時業界部份洗碗工薪酬高過侍應或助廚,他直言是畸形情況,中高層人工升幅也不及基層,越來越收窄,「喺今時今日環境推高最低工資,我哋咁缺人,個漣漪效應更加大」。他指每次最低工資上調,業界反映員工都會要求加薪,「就算佢係超越最低工資」。
張又認為,雖食肆牌照數目增加,但未能反映食肆規模,「唔等於做飲食嘅地方係大咗」,不能純以牌照數目多寡衡量最低工資影響,如可能倒閉或加價等,「加價係我最希望見到,起碼幾百萬市民同埋幾千萬遊客嚟香港消費,佢承擔得起個加價,咪佢哋去找工資上升個數」。
有最低工資委員會委員分析,落實首個最低工資時剛遇上美國量化寬鬆,大量熱錢湧港,間接抵銷最低工資的衝擊,「唔代表冇人因此失業,只係就業人數多過失業人數」。他指這幾年最低工資對本港經濟沒太大負面影響,指調整不能過快過多,需減低衝擊。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