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媒報道,傳陳美齡獲林鄭邀請出任教育局長。如果是真,肯定成為港日的熱門新聞。她應該不會自誇每月讀30本書,對教育也比廿蚊張更熱心更有心得。陳美齡是史丹福教育博士,也是一位出色的媽媽,只是,她離開香港已久,能明白當今香港教育醬缸裏的困境嗎?
我們的教育問題多到數不清,而刻下最核心的問題,是學習壓力大、成效低、而且絕大部份的人都不快樂。儘管學生家長老師投入很多很多氣力,但經過10多年的學習,很多學生連中英文能力都未達標。小孩子抱着好奇和求知的心走進學校,經過12年制度的打磨,出來卻變成一個個飽受挫折、不知興趣、失去理想也不快樂的考試機器,制度最大的失敗,莫過於此。
學生自殺、情緒病求助急升,誰還敢說求學不是求分數這些風涼話?大家相信每個孩子各有所長,不能用分數來界定成就,但偏偏這個制度就是要學生用分數去證明自己,去定義成功和失敗。於是,低分就是失敗者,高分以為好勁?出來工作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是高分低能,只懂考試,其他一竅不通。
教育經費每年800億,這些都是我們的錢,理應提供高質素的教育讓我們去追捧,相反卻是國際學校越開越多,越來越多父母寧願另付高昂學費也要讓子女脫離這種非人性、學習效率低的制度。下一任教育局長,會是有遠見有魄力嗎?能夠還學生一個真正因材施教、有效而歡愉的教育制度嗎?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蘇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