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
自小學起,母親就無數次重複這句話,固然捉蜜蜂、跳皮筋妨礙完成任務,做家務、學穿衣還有拍拖比起學英文和數學也絕對可以無限擱置。人生的其他領域被強制叫停,要到安全的以後——考到好大學、找到好工後再學不遲。我當然沒有那麼乖,武俠小說照讀不誤,也和隔壁班遊戲打得很好的男生交流攻略以及攻略以外的東西,只是時時自責不務正業。
而那「安全的以後」總是不停拖後,待我考上不錯的大學,發現和找到好工已經沒什麼關係,更重要是工再怎麼好也比不上炒樓。最記得在大學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時,講師繪聲繪色用她在上海、武漢多地炒房的經歷詮釋什麽是剩餘價值。整個課堂充滿尷尬:她講得一點沒錯,可馬克思不是反對這樣赤裸裸的資本主義嗎?為什麼講師越講越得意,在黑板上速算三五年後可以到手的差價時,她幾乎高潮。同學們你看我,我看你,不曉得是否應該繼續聽課,還是退學找錢買樓。
畢業、工作,生活加速,怎麼跑也趕不上安全感那輛車,跑得身心俱疲時,更加懷疑從小習得的道德與教訓是不是跑偏。於是人都變成躁鬱症患者,要麼高歌猛進,用各種時間管理工具嚴格監控自己,幾個小時工作,幾個小時疏通人際脈絡,幾個小時健身。要麼一瀉千里,煲劇、打機、雞叫的時候睡,肚子叫的時候虛脫得醒來。兩種模式循環往復,直至麻木。
經過很多人和很多事以後,我胡思亂想,也許沒有「安全的以後」,根本越努力越焦慮。接受這個頹廢的結論,人反倒有了生活的勇氣:既然沒什麼是必須做的,就停下來差漏補缺,做點沒那麼有用、一直沒空學習的事,比如清理房間,琢磨料理,或是走在路邊隨便搭架巴士,一路晃到從沒去過的終點站。以前焦躁的時候,好希望人生可以像電影一樣,忽然一黑,屏幕上打出一行小字:「十年後」,然後我在另一具肉體醒來,還是我,只是更成熟強悍,早已是成功人士。只恨那個十年後我永遠都跑不到,如今不急着跑了,揮揮手和那個「我」作別,不追趕她,漸漸找到自己的腳步。
難得生性暴龍哥創科眾籌夢,遭隱世肥報販秒殺! https://goo.gl/hnEB7D
「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 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 https://goo.gl/4K7E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