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朋友問:為什麼香港的小巴司機情緒特別狂躁,老人家上下車慢一些,小巴司機會斥責?與其他汽車爭上路,香港的小巴司機也喜歡隔窗罵髒話?
還有為何許多小巴司機遇上塞車,或前面的汽車駛慢了一點,會喃喃自語地開車?
我說:正如小資產階級份子說的,香港的小巴,是本土的一道「文化風景」。乘小巴,如果你是遊客,不要看窗外的香港市街,將小巴司機當做風景看就得了。
香港小巴司機這個行業,濃縮而生動地為你示範粵語「搵食」這個詞彙的定義。不,他們沒有精神病,也沒有患上輕度躁狂,只是一名香港男子,到了中年,家有妻小,若為了種種原因坐上了小巴的駕駛座,方向盤在手,當做Full-time職業,就像一個人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必然發生精神狀態的某種異化。
我向外國朋友解釋香港小巴的由來:一九六七年五月,香港左派大暴動,人心浮怯,巴士司機加入了共產黨工會,時時罷工,市區交通時時癱瘓。那時的所謂「港英」,管治馬來經驗豐富,為了穩定大局,批出一種讓九人乘坐的臨時小型巴士執照,讓市民可以過正常的生活。
香港的小巴,既然誕生在貝魯特或敍利亞那樣的戰亂環境,當年的街道,時有恐怖份子放下的炸彈,所以小巴司機必須是不怕死而「膽正命平」的剛勇之士,而這種人當然粗魯一點──袁崇煥率領廣東兵抗擊殘暴的清兵,不是也留下了「丟那媽、頂硬上」的名言嗎?那麼難道預期小巴司機一面開車、穿梭街巷閃避交通時,一面吟唐詩?
我向外國朋友推薦:人來香港,須坐小巴,體驗香港風味,特別是在後排,叫喊「燈位有落」時,聲浪要高,嗓門要大,不要害羞,坐幾回,你就適應了香港,而忘記了你原來的瑞士或芬蘭國籍。
雖然至今日我仍疑惑:香港有三萬日本僑民,他們是怎樣坐小巴的。
雖然我不太乘小巴,我主張將此本土,不,中國香港交通工具,申報為聯合國文化遺產。
難得生性暴龍哥創科眾籌夢,遭隱世肥報販秒殺! https://goo.gl/hnEB7D
「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 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 https://goo.gl/4K7E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