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每當壓力沉重或心情欠佳時,容易腹痛、便秘或腹瀉可能患上腸易激綜合症。中醫師指,春天是多見腸易激綜合症的季節,估計濕重及容易肝氣鬱結兩大元凶有關,建議病人要戒生冷及煎炸食物有助保護脾胃。繁忙的上班族午飯或放假時到公園散步賞花,有助紓解肝鬱,配合適當食療,有助改善腸胃不適症狀。
記者:梁麗兒
註冊中醫師何慧潔表示,中醫沒有腸易激綜合症此類疾病的名稱,但會歸類為泄瀉病、腹痛病及便秘病。臨床上病人會有腹痛、便秘或泄瀉等症狀,也有病人間中交替便秘或泄瀉。
飲食不節致脾胃失調
在中醫角度,腸易激綜合症成因多數與脾胃及肝有關,腎虛也會出現此情況。若平日飲食不節,吃太多煎炸、辛辣或生冷食物如刺身、雪糕及凍飲,令脾胃受濕邪所困如寒濕或濕熱,引致運化失調,帶來泄瀉、腹痛等症狀。食無定時與一時太飽或太餓都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腸易激病情。由濕邪引起的腸易激綜合症,病人平日通常較易攰,在潮濕氣候或吃太多肥膩、生冷飲食後更易發作。
另一類成因與肝氣鬱結有關,何指,都市人工作壓力大、夜瞓及休息不足,可引起情志失調、肝氣不暢,即有肝鬱。中醫認為肝鬱犯脾,可阻礙脾胃消化,誘發腸易激病情,此類病人於壓力大、情緒低落或不開心時容易發作,年老或久病引起腎虛都可影響脾胃運化,引致容易泄瀉等症狀。臨床上不少病人同時受濕困、肝鬱所困而發病,並非單一因素影響。
花茶疏肝 淮山止瀉
春天接獲的腸易激求診個案較多,因為春天是肝為主的季節,已有肝鬱人士更易患腸易激。另外,潮濕氣候及環境會帶來「外濕」,困阻脾胃,故與濕重有關的病人此時也特別多。確診病人多為中壯年的打工仔,也有學生每到考試季節都發病。
何建議有肝鬱的病人平日可多吃疏肝行氣食物,可用3至4角陳皮,連同生熟薏米各15克,煲30分鐘後服用,有和胃行氣、健脾化濕作用。飲用花茶也是另一疏肝方法,玫瑰花茶偏溫,適合體質偏涼人士,即容易有手腳冰冷、頭痛、失眠及來經時易胸脹等症狀。茉莉花茶則偏涼,比較適合熱底者飲用,即容易口乾、煩躁、口臭等。另外,可以佛手瓜、紅蘿蔔及粟米煲湯飲用,有助疏肝理氣及化濕。
有濕重症狀的腸易激綜合症病人,可以粉葛、扁豆、赤小豆及薏米煲湯飲用,另外,可於日常或發病時吃健脾祛濕及止瀉食材,如淮山、蓮子、茨實及生熟薏米,如煲湯或煲粥。何推介兩個食療包括佛手淮山理氣粥可幫助理氣健脾,適合作日常調理;防風止瀉湯可理氣化濕,可於發病時飲用。
另外,按壓穴位包括前臂的支溝、膝眼下的足三里,有助減輕便秘、腹瀉及腹痛等症狀,建議每日按壓1分鐘,按壓時穴位有痠脹痛等感覺。
調節生活習慣可減少病發,例如避免夜睡、要有充足休息,或趁午飯時段與假期到公園散步、賞花,有疏肝理氣、排解鬱氣作用,建議少吃煎炸、濃味及生冷食物,包括凍飲。中醫又認為做運動可對氣機好,有減壓作用,並促進腸道蠕動。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