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確診今年首宗寨卡病毒個案,亦為至今第三宗外地傳入個案。患者為31歲香港女子,居於大埔昌運中心,本月8至21日曾到厄瓜多爾及秘魯探親,上周五回港後頭痛、喉嚨痛、惡心及嘔吐,翌日向私家醫生求診,周日全身皮膚出疹,周一到大埔那打素醫院求醫並留院,情況穩定。
入那打素隔離治療
女病人過往健康良好,上周五回港後身體不適,現於大埔那打素醫院留院隔離治療。她與家人曾到訪的厄瓜多爾和秘魯,被世衞列為寨卡病毒持續傳播地區,但病人記不起外遊及返港期間曾否被蚊叮。其同遊人士和家居接觸者至今沒有出現病徵。
中心總監黃加慶指,病人回港後乘的士返家,其後身體不適一直留在住所,只曾到附近的私家醫生及大埔那打素醫院求醫,在社區內活動時間少,認為病毒透過病人外傳可能較低。他又指,個案尿液樣本對寨卡呈陽性反應,但其中一個血液樣本呈陰性反應,相信在血液病毒含量不高。
寨卡病毒經由蚊子及性接觸傳播。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李明偉指,患者住所及大埔那打素醫院在內的大埔北區,今年1至3月的蚊患指數為零,雖然並不代表完全沒有白紋伊蚊滋生,但相對分佈廣泛,但明日起仍會在患者住所500米範圍及醫院500米範圍滅蚊。
本港近日氣溫回升,加上多雨又潮濕,有利蚊蟲滋生。李明偉指3月份全港蚊患只有將軍澳及青衣北錄得正指數,其他地區全為零,惟4月開始正指數區域相信會增加。黃加慶指,政府已開跨部門小組商討滅蚊工作,防止寨卡等透過蚊傳播的疾病。
■記者嚴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