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供斷豪宅 - 馮睎乾

四年供斷豪宅 - 馮睎乾

拙欄叫「十三維度」,新相識的友人Will,很有心思地贈我一部十三妹文集,即樊善標編《犀利女筆──十三妹專欄選》。看半世紀前的專欄,實在令我眼界大開,比如我從十三妹筆下知道,1950年是香港房價最貴的一年,一層洋樓要四萬。當年四萬是什麼概念呢?我在她另一篇專欄找到點線索。
1958年十三妹寫了篇〈一搭樓的婚姻觀〉,說有位芳齡廿五,「足跡未曾出過香港地的廣東小姐」──今日所謂港女──出身英文書院,任職秘書,月薪三百。她急於結婚,經女書友介紹,結識了一位外省人工程師──今日所謂新移民。Engine佬三十歲,國內大學畢業,英文差,在香港有點吃虧,於是一心娶個洋文了得的老婆,秘書港女正合心意。拍拖三周,工程師求婚。港女單刀直入,問月薪和資產。他月入一千二、三,存款兩萬,港女要求「買搭樓先」,因為「亞媽話先揸屋契,我一入門就收租」。瞧,千萬不要再講什麼「獅子山精神」這種屁話了,「有樓有高潮」才是百年如一日的香港核心價值。
工程師計一計數,買樓要「拚了全副身家」,立刻打退堂鼓,決定出錢請個英文書記算了。由此可見,1958年一個工程師「拚了全副身家」,即大約兩萬,便已足夠買樓。工程師月薪是秘書四倍,估計等同現在的六、七萬,若一層樓是他月薪十六、七倍,則樓價相當於現在一百一十萬左右,即使在「房價最貴的」1950年,也不過二百多萬,相比今天,你認為「貴」嗎?西半山七百尺樓,現在當然是「豪宅」,但六十年代初只售四萬五,若工程師和秘書結婚,無需不吃不喝,只要拿全家三分之二月入供樓,四年已可供斷。
由此可見,今天香港樓價高得天經地義,買不起樓,的確是你的錯,錯在你出世太遲,理應流放大灣。

難得生性暴龍哥創科眾籌夢,遭隱世肥報販秒殺! https://goo.gl/hnEB7D

「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 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 https://goo.gl/4K7E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