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程證何不在大灣區團聚?(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單程證何不在大灣區團聚?
(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特區政府近日不斷宣傳粵港澳大灣區,梁振英說「港人家居大陸是大趨勢」,更說「是大趨勢,不是政府提倡或強迫」。陳茂波則叫人不要去日本浸溫泉,而要去廣東恩平;張建宗則說去中國大陸定居已是「港人生活一部份」。由此引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為何「香港」的官員,不是鼓勵港人留港建港,卻不斷呼籲香港人離開香港呢?
政府一方面鼓勵香港人移去大陸,另一方面不斷安排中國人移入香港;梁振英既說香港房屋居所土地等不足,要搶郊野公園用地來建樓,公屋輪候時間已經長達五年,又不斷輸入單程證移民;事實上單程證制度的最大問題,就是香港沒有審批權,即不但可以有如廣州前副市長曹鑒燎,偽造「曹小華」身份來港假「家庭團聚」,取得香港身份證及特區護照,而且,即使那些團聚是真的,相對於其他國籍的移民需要資產審查以及居所審查,香港對單程證移民完全沒有要求,這是制度本身的缺陷。
特區政府既然如此重視大灣區,認為這是香港未來的發展重心,而香港目前既出現房屋短缺,發展機會又有限,政府應首先把單程證的家庭團聚,安排在大灣區進行;既然那是香港的未來,而當事人就選擇了「中港融合」的跨境婚姻,那麼為何必須來香港團聚,而非前往大陸團聚呢?
事實上,單程證是中國大陸單方面簽發,由中國公安部發出,因此這份文件如何簽發,根本不受香港的法律或者《基本法》所監管;而當這份證件已經簽發,當事人持這份證件前往香港,才會和香港發生關係;因此特區政府可向中共建議,把單程證上的「前往地區」,如由「香港」改為「前海」,或其他大灣區的地方;同時對公屋輪候名冊上,包括有單程證申請者的人士,以一筆過的金額,資助他們於大灣區定居,那麼香港的公屋輪候數字即可大為減少,從源頭上解決房屋需要問題,為何如此良計,政府偏偏不考慮實施呢?

殖民洗牌的陽謀

這就是特區政府的雙重標準,一方面不斷說「人口老化」,不去計算整個「大灣區」的人口,偏只計算本港的年輕人口,然後說香港的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同時又不斷呼籲以至資助,長期受香港制度與納稅人資助讀書的年輕人,移離香港前往大陸,令香港進一步損失年輕人口與人才;本地人在香港工作多年,自然累積不少資產,因此難以符合公屋申請要求;但那些把資產藏在中國大陸,在家鄉有田有地有屋的單程證移民,則可以避過香港的資產審查,輕易排隊上樓,就是這種政策造成近年的中港矛盾,亦是這種政策令年輕人成為反政府的火藥庫。
這就是近年中共進行的「殖民洗牌」,一方面不斷叫香港人才離開香港,往大陸生活、工作以及學習,另一方面則由雙非、單程證、人才計劃、學生簽證、投資移民,不斷引入大陸移民;其一是由於工作以及家人在大陸,這些大陸移民往往成為中共的人質,受到「有關單位」不斷的「游說」與「勸說」,必須要投「愛國愛黨」的政黨一票;其二是由於這些中國移民受到政策的優惠,例如獎學金比對本地學生更豐厚等,成為既得利益者,自然繼續支持這個制度;一如在西藏與新疆的漢人殖民,這些殖民當然與殖民政府所思所想較一致。
面對如此的「陽謀」,香港的主流民主黨派的應對方法,就是有如政府般蒙蔽自己雙眼雙耳,實行掩耳盜鈴;真相是這些引發爭議的政策,即使「本土派」因種種原因敗亡,這些爭議也不會結束。從英國脫歐、美國選出特朗普,到法國的瑪麗勒龐進入總統選舉第二輪,這都說明純以「包容」或者「大愛」,是無法妥善解決移民的問題,才令這些主張成為世界的潮流。民主派必須改弦易轍,認真對待。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