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人工關節保活動能力

換人工關節保活動能力

【本報訊】扭傷腳除了即時痛楚,後患可能20年後出現。49歲從事文職的男士,腳踝關節疼痛兩至三年之久,初期止痛藥可減輕痛楚,但後來已經失效,做過跌打、物理治療,均未見改善,最終求助骨科專科醫生始發現為關節炎導致關節退化。
為保留關節活動能力,患者選擇做人工關節置換,現時可回復進行緩步跑等輕量運動。

舞者術後能踮腳尖

骨科專科醫生楊揚表示,該名患者首次求診時,入診症室時「拐吓拐吓」,以為他是騙病假紙而來,後來檢查後才發現問題嚴重,右腳腳踝軟骨完全磨蝕,產生的痛楚令他不能行樓梯,平日追巴士也不行。
再追問病歷,發現病人20至30歲時喜愛踢波,經常拗柴,但只會包紮兩天又再落場,拗柴情況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踝關節炎甚至要做手術換人工關節。
楊揚續稱,亦有病人因為工作需要而選擇人工關節手術,例如一名62歲的芭蕾舞老師,年輕時經常行山弄傷腳,後來腳踝關節疼痛,教舞也遇上困難,最後他選擇換關節,保留關節活動能力,為求可以抬腿及踮腳尖,繼續舞蹈教學。
■記者嚴敏慧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