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渣打集團(2888)進行重組策略一年多下,業績漸現起色,首季貸款減值撥備按年減逾半,帶動稅前盈利勁升98%至9.9億美元,勝市場預期,兼刺激倫敦股價升最多6%。不過,管理層仍未有承諾今年復派股息,僅稱董事會將繼續密切檢討派息可能。
記者:陳洛嘉
渣打公佈業績後,倫敦股價即見彈升,最高曾升近6%至771.7便士,折合港元約76.98元,較香港收市價72元升6.9%。截至本港昨晚10時,渣打倫敦股價報759.8便士,升4.41%,並成為英國富時100指數十大升幅榜首位。
渣打首季稅前盈利錄9.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錄5億美元比較,增長接近翻倍,主要由於貸款減值撥備僅錄1.98億美元,按年大減58%,按季亦減71%。不過,渣打財務董事賀方德坦言,難以預測貸款減值異常偏低的情況會否持續,雖然目前集團信貸質素改善的情況樂觀,但仍會維持審慎態度。
無承諾今年復派股息
集團首季收入為36億美元,按年增加8%,按季則升2.1%;經營支出按年略升3%至20.69億美元,但與上季比較則見下跌13%。由於集團今年1月發行10億美元的額外一級資本,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為13.8%,較去年底增加20點子。
渣打已連續第二年不派普通股股息(前年不派末期息),雖然今年首季無論盈利或資本水平均見改善,但賀方德亦未有承諾今年復派股息,只重申明白派息對股東重要,董事會將密切檢討派息可能。
他續指,由於對監管當局未來實施《巴塞爾協定三、四》及新會計準則IFRS 9等措施仍存許多不確定性,集團需要衡量資本需求,確保能符合未來不斷提高的監管要求。
專家料最壞情況已過
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坦言,對渣打首季業績感滿意,雖未承諾派息,但其資本水平於國際銀行而言已非常高,相信管理層只是多待一、兩季情況穩定後才決定。他又指,渣打並非以高息股作賣點,股價推動力在其一直聚焦的亞洲新興市場業務。「資金逐漸由歐美回流亞洲,渣打分分鐘係黑馬,加埋派息因素,今年股價上望10%增長空間亦算保守」。
永豐金證券(亞洲)研究部主管李聲揚亦相信,渣打今年大有機會派中期息,雖然管理層貸款對信貸質素前景審慎,但他相信貸款減值即使上升,亦不會大幅反彈,料渣打最壞情況已經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