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報道】
行山本來是健康而又有益身心的運動,可是近年關於行山的意外新聞屢見不鮮。今年三月,更有消防人員為了拯救兩名被困吊手岩的行山人士而殉職,引起大眾廣泛關注。香港明明擁有很多適合行山的好地方,到底是甚麼原因引致意外頻生?
有人歸咎於泛濫的網絡熱潮,每當出現有關行山介紹的熱門文章,很多人便會一窩風盲目跟隨到景點「打卡」。未有適當地評估自己的能力,加上缺乏充足的準備,便會引發不堪設想的後果。
攀山專家鍾建民在2003年攀上珠穆朗瑪峯,是第一位登上世界七大洲最高峯的香港人。擁有豐富攀山經驗的鍾Sir認為行山時必須注意三大事項,才能避免意外發生。首先是配備專業的行山裝備,如在寒冷天氣下要有充足的禦寒衣物,而任何時候亦需要準備防水裝備抵禦天氣變化。
「除了在溪澗﹑瀑布地方會容易沾濕,因為我們無法百分百準確地預測天氣情況,一旦遇上驟雨或雷雨,不易滲透及高度透氣的防水裝備能夠發揮有效的保護作用,避免在濕滑的地方上發生意外。無論任何時候去行山,我都會穿上防水透氣外套和徒步鞋作準備。」而Columbia今季推出的專業防水裝備擁有高效防水以及透氣功能,速乾物料能隨時保持清爽狀態,是鍾Sir行山的必備之選!
天氣和地點的配合亦是鍾Sir相當注重的一環,除了要留意天氣預告之外,應該因應不同季節,選擇不同的行山地點,例如夏天可以到石澗或海邊比較陰涼的地方,以免中暑。而春天氣候潮濕,可以到比較低的山域,如麥理浩徑便有難度較低的行山徑可選擇。」
鍾Sir更認為有些人把行山當作兒戲,欠缺周長計劃,因而增加意外發生的風險。「行山前應該做好資料搜集,有完善的路線規劃,選擇自己能力範圍以內的地方,再慢慢增加難度,切勿一步登天﹑樂極生悲。」
了解更多: https://www.columbiasportswear.hk 或 https://www.facebook.com/columbia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