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許回報率下調至8%黃錦星指可減費5% 兩電:不保證減幅

准許回報率下調至8%
黃錦星指可減費5% 兩電:不保證減幅

【本報訊】港府與兩電達成新一份管制協議,兩電的准許回報由現時9.99%下調至8%,協議為期15年。環境局局長黃錦星預料,若其他因素不變,中電在明年10月1日、港燈在2019年1月1日實施新協議起,電費有望減少5%。但兩電高層即時潑冷水,表示受燃料費上升等因素影響,減幅未必達到5%。有能源諮詢委員會成員認為,減電費「蜜月期」非常短暫。 
記者:潘柏林

管制協議規管兩電營運和可賺取利潤水平,港府經歷逾一年談判後,黃錦星昨宣佈與兩電簽訂為期15年的協議,中電新協議2018年10月生效,港燈則是2019年1月,兩電協議至2033年12月底。兩電准許利潤由固定資產淨值的9.99%下調至8%,令電費隨之下調逾5%。港府當初委託顧問公司,准許利潤談判目標是6至8%,現時僅符合最低標準,黃錦星昨拋出一份未公開的顧問報告,指因應市場狀況,更新目標為7至9%,「我哋有我哋策略同技巧,唔會乜都講晒出嚟」。

港府與兩電經歷逾一年談判後,達成新一份管制協議,兩電准許回報由9.99%下調至8%。

減電費「蜜月期」料短暫

新協議生效後電費有望下調。中電副主席阮蘇少湄指,降低准許利潤令中電少賺21億元,若其他因素不變,電費有可能下調;港燈拒絕透露下調准許利潤,對盈利和對電價的影響。本報根據港燈2016年准許利潤49.48億元和發電量108億度電推算,港燈料少賺近10億元,若其他因素不變,電費可下調約8%。記者昨向港燈董事總經理尹志田查詢,電費減幅是否可達8%,尹稱沒有足夠資料回應。
兩電昨更在記者會向同場的黃錦星潑冷水,表明不擔保電費在新協議生效後可減足5%。阮蘇少湄指,未來興建新機組、利息上升、營運成本受通脹影響和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均影響電價,「我必須要強調,唔代表2019年新嘅協議生效,電價下調5%」。
尹志田亦指未來變數大,燃料價格波動大,「你叫我推算2019年電費有幾多百分比下調或上調呢,我諗現在比較困難」。
翻查資料,降低准許回報未必可大減電費。政府上一次在2008年達成現時管制協議,准許利潤由13.5%下調至9.99%,時任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曾聲稱,基本電費可望減少10%,但無計算燃料費變動對整體電費影響,結果中電當年大幅增加燃料費,侵蝕降低准許利潤的成效,總電費最終只減3%,更於翌年加價2.6%。
能源諮詢委員會成員、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憂慮,若未來燃料費上升,減電費的「蜜月期」維持短時間,預計2019或2020年便會加價。能源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偉文估計,明年電費會溫和下調,但公眾不應期望過高,以為電費會有大減幅。

協議年期長削政府議價力

新管制協議提出其他措施壓抑電費升幅,包括燃料費由一年調整一次,變成更頻密調整,以反映實際燃料成本,避開兩電過往經常「估錯數」,多收用戶燃料費。環境局副秘書長劉明光指,相信可解決過往燃料賬結餘大增問題,但局方未能提供一年調整多少次燃料費。新協議又針對兩電發電機組過剩容量問題,若兩電未來興建新機組,所有過剩的發電容量都不計入准許回報。
多位立法會議員對新協議有保留,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淑莊指,政府料電費可減5%是過份樂觀,認為兩電的投資額可以不斷增加,膨脹資產令電費上升。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指,新一份協議年期為15年,至2033年才談判新一份協議,削弱政府議價能力。

新管制協議重點

‧准許回報由9.99%下調至8%
‧協議年期由10年延長至15年,中電由2018年10月1日生效、港燈由2019年1月1日生效,兩電協議均至2033年12月31日屆滿
‧更頻密調整發電燃料費,令實際燃料成本適時反映
‧推行上網電價,私營機構投資可再生能源,可以高於一般電費價格出售予兩電
‧新機組過剩發電容量不計入准許回報

資料來源:環境局、兩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