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現十進制運算表 全球最早

戰國現十進制運算表 全球最早

十進制在日常生活計算中經常用到,原來早於戰國時代,中國已有十進制計算器。清華大學收藏竹簡《算表》,是中國留存最早的數學文獻,前天更獲健力士頒發證書,認證為目前最早發現的人類十進制計算器。
這批戰國竹簡由清華大學收藏,總數約有2,500枚,內容多為經史類典籍,其中有21支形狀及款式非常特殊,竹簡上端鑿有圓孔,孔內有絲帶殘留。專家認為這21支竹簡代表數字系統,具運算功能,是一份實用運算表,並命名為《算表》。

竹簡以絲線交叉助運算

《算表》呈表格形態,核心部份為九九乘法表,由「九」至「一」及其乘積「八十一」至「一」構成,以及「半」與「半」的乘積「錙」(四分之一);另一端則為被乘數及乘數分別擴大至十倍,最大為「九十」與「九十」相乘的「八千一百」,通過絲線交叉,以便快捷運算。《算表》引起數學界關注,前國際數學史學會主席道本周(J.W. Dauben)教授大讚有關發現意義非凡,「它是世上最早的十進制乘法表實物」。
這批戰國竹簡或被盜墓者掠奪,流失海外,賣家起初不敢公開兜售。後來經營房地產起家的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得悉竹簡輾轉流落香港,請專家赴港驗證,判斷竹簡具收藏價值,於是買下竹簡,並於2008年7月捐給母校清華大學收藏。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