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時間,大陸同特區政府就會攜手吹出一個區域發展大計,搞大龍鳳,幾年後就無聲無息收皮,如是者循環往復不息。最近689又帶隊北上考察乜嘢「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計劃」,唔知就以為有乜新大計,知就笑死。話說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繼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泛珠三角合作之後,又一壇務虛吹水大計,仲有大家忘記了的粵港合作聯席會議,一大棚應酬式活動,實事就唔多覺。講到尾呢類區域合作,就係各懷鬼胎。
早年廣東深圳想溝香港,香港呢邊無乜反應,到佢地造大上位,就輪到上面擺款,最後中央立項就時機已過。好似港珠澳大橋,花錢如流水,當時冇將深圳考慮在內,以單Y方式設計,𠵱家整個大灣區發展,條橋未落成已經out咗,真慘情。又例如近年吹到好行,話港產片用CEPA框架粵港兩地同步上映,結果一年得幾部小本製作,票房仆直,有市場的如《樹大招風》就梗係冇得上啦,傾就好似好多嘢,但能夠落實有成效就好少。講到尾咪又係「大門開小門唔開」,表面開放,實際有種種官僚程序作關卡,電影就卡死在審查呢一關,嘥氣。
其實內地班地方官都好醒,通常投中央所好,提出區域發展計劃,問中央攞政策,先行先試搵其他着數,藉香港合作過橋就真。今次隨大灣區團考察兼且是梁粉的廠商會會長李秀恆先踢爆:「擔心一旦廣東省拿了香港招牌,向中央申請政策優惠,但最終只有利當地炒房地產,令香港商界經營成本加重,對香港沒有好處,反而會造成惡性競爭,因此港府需要理智和仔細考慮再作回應。」
大陸要建山寨香港
1997至今廿年,呢類吹水項目成效不彰,根本不在於合作意願,而是欠缺成功條件。環顧德國、日本搞區域經濟成功的,都是在同一主權國家,而且中央政府願意下放權力予地方,另外有專門機構嚴格監督執行計劃,廿年來香港區域合作計劃根本完全不具備上述成功條件。粵港、深港合作本身冇決定權,最後又要中央立項,法改委審批,進入無休止的官僚程序。在地方、中央及香港三方博弈中,即使香港成功爭取中央支持,地方利益受損或唔順氣,就出現大門打開小門打唔開之局面,香港私下同廣東搞又唔得,輪到中央權威受損,上海、福建篤背脊。至於監督執行,香港完全冇say,CEPA就是好例子,好多都得個講字。
最新一個呢類計劃叫前海新特區,想搭個雞棚吸香港資金、技術及人才,再吸外資,即係山寨香港,用國際商業仲裁制度,但其實真正意圖是建立一個冇香港核心價值的香港,在內地製造多個冇自由、冇法治的假香港,自1979年以來,中共冇停止過,亦冇成功過。
港陸區域合作要成功,條件是大陸放低「中國模式」、「以我為主」,真正尊重香港優勢、核心價值,擺脫百多年前李鴻章「中體西用」水平,因為香港的真正價值,不止於「用」的層面。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