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強積金對沖機制爭議多時,中華廠商會會長李秀恒昨重申,五商會已建議僱主和政府各額外多供款1%予僱員強積金戶口,認為足以解決長期服務金和遣散費問題,但如將該1%供款撥入政府注資基金池,僅4萬多名僱員受惠,質疑做法不公,有勞工界斥他偷換概念。
一批職工盟成員昨遊行至政總,促政府取消強積金對沖。副主席張麗霞指取消對沖的具體方案必須符五大原則,包括不削減現有僱傭權益及僱主解僱工人仍須支付離職補償等。她指現屆政府只餘數個月任期,擔心政府為盡快實現取消強積金對沖而向資方妥協。
勞方斥偷換概念
李秀恒昨於港台節目《城市論壇》稱,商界提出維持對沖機制,並倡僱主和政府各額外多供款1%予僱員強積金戶口,指僱主所多供的1%,等同每年多付50多億元,足以彌補長服金及遣散費一年所涉約34億,已盡了社會責任。但如將該1%供款撥入基金池,僅4萬多名僱員受惠,佔勞工人口約1.9%,卻要逾90%僱主補貼,質疑做法不公。李節目後稱,只要方案顯示僱主付出的金錢足以支付員工遣散費,及僱主有承擔責任,「取消對沖與否,只係字眼同形式上嘅問題」。
同場的工聯會兼勞顧會僱員代表鄧家彪斥李偷換概念,強調打工仔要面對被遣散風險,指供款並非只補貼1.9%僱員,重申政府須在本屆任期完結前訂出取消對沖方案。工黨主席胡穗珊指商界方案如海市蜃樓,因僱主額外多供的1%,在對沖下有0.67%重回僱主。
■記者李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