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會計師要經常在國內進行審計工作,小弟在剛過去的兩星期,一直在內地出差,大概去了五個城市,發現到一個新現象,有很多人踩著同款同顏色的單車。原來他們踩的是國內近年新興的「共享單車」。
租用共享單車早在八十年代末,小弟在倫敦讀書時已經出現,但礙於當時的資訊科技還沒有成熟(沒有智能手機、Apps、GPS),加上要求用者把單車停泊於指定地點回收,所以不甚受歡迎和接受。隨着科技進步,路面交通擠塞越來越嚴重,大家又想運動一下,共享單車又再出現,而且迅速發展,尤其在中國這個龐大市場。
最近騰訊(700)股價創新高,翻查資料,原來國內最大共享單車營運商摩拜(Mobike)的主要股東就是騰訊,不得不佩服騰訊的眼光和創造力,「單車都關佢事」。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單車租賃市場用戶近五百萬人,而且增長速度很快。摩拜的最新巿場估值接近10億美元,十分厲害。但有一點十分奇怪,國內共享單車只收一元人民幣一小時(相比倫敦大約三十元人民幣一小時),還有的是,國內單車是不用停泊在指定車站回收,可以隨便放在路邊(利用GPS回收,QRCode開鎖),單車的折舊、維修、損壞和遺失率肯定很高,會計賬目上也必定會反映,究竟他們是怎樣賺錢又怎會有這麼高的估值?固中奧妙原來是押金和廣告。
租賃單車是要付押金的,摩拜用戶需交付299元人民幣押金,這些押金變相成為出租商的資金或貸款,但全免利息不受監管,可作投資掙取回報。另一方面,單車車身可作流動廣告,租車手機程式App亦植入廣告,廣告收費以點擊率收取,十分和味。但有一點不得不提醒,就是內地的文化,我曾經看到「一堆」共享單車在路上遭棄置,阻礙行人和交通。不需要在車站還車,對用戶來講固然是方便吸引,但如果市民公德心薄弱,把單車亂丟,對市容和社區秩序將有很多後遺症。
鄭中正
http://www.fb.com/Raymond-Cheng-for-Council-10080682665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