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掃蕩攤販 - 左丁山

曼谷掃蕩攤販 - 左丁山

上星期閱「紐約時報」,知道曼谷市政府欲強力掃蕩街頭熟食攤檔,藉口是還路於民,整治衛生。左丁山久已認為周街攤檔是曼谷落後的象徵,早應淘汰,但如今由軍事強人當政下的市政府負責清除阻街攤檔,不經民主程序,總不免感到強權當道,庶民無辜。
左丁山於1972年初到曼谷,已見攤檔處處,其中法政大學位於當年舊市中心區,步行可至大皇宮,大門對面便是皇家田,周末跳蚤市場所在地,橫門出口便是湄南河碼頭食肆所在地,街頭攤檔雲集;泰國同學經過,不覺得怎麼樣,我們來自香港,卻覺得衛生環境和清潔程度比旺角麥花臣球場外的熟食檔(今天已絕跡)還要差,不敢光顧。
那時候是隆路(Silam Road)是新興商業大街,盤谷銀行在此興建總部大樓,從唐人街搬過去,帶動不少地產發展,但是隆路(相當於彌敦道)路旁似乎無人管理,很快便有大量攤檔在黃昏後湧現,佔去一半街道,整個場景與商業中心區甚不相稱,其後是隆路的建設開始緩慢下來,到了80年代後期,外資大企業及銀行索性搬去沙塘區(Sathon),此區本是九龍塘式的低層低密度獨立屋住宅區,自甲級商廈有價之後,不少業主把獨立屋出售予地產商,於是不出十年間,此區憑道路寬闊,空間感十足,而且竟然路上全無攤檔的因素,便成為曼谷的國際金融、商業大廈區,把是隆路拋在後頭。
國際遊客其實未必真的喜歡光顧攤檔,三十年前左丁山一位朋友不信邪,初到曼谷,晚上在街邊吃河粉和煎蠔仔蛋,次日便肚瀉不止,看酒店醫生吃藥,兩日不敢出街,三晚四日的曼谷遊,就此報銷,喜歡街檔的是曼谷勞工基層,貪街檔粉麵價錢便宜。其實這亦是一個競爭循環,街檔不用交租,如有港人去是隆路租舖開港式廉價茶餐廳,必然敗走;掃蕩攤檔之後,廉價餐廳反可扮演窮人廚房的角色。
歷年曼谷市政府不是沒有「還路於民」的心態,只是往往雷聲大,雨點小,最後不了了之,最大的原因是前線人員(如警員,衛生署人員)可從中收取「閉眼費」,據紐約時報所言,繁盛區位攤檔林立,每檔月付一千銖予執法人員是等閒事,曼谷小販熟食攤檔,五十年來愈開愈多,當與收規利益龐大有關,如今泰國實行軍政獨裁,要掃蕩攤檔,難道貪污已經絕跡?曼谷市政府此次強力驅趕攤販云云,贊成派不要高興得太早,很可能不出半年,攤檔便會「活灰復燃」!

緊貼「蘋果VR」熱潮,打開雙眼隨意門,讓「蘋果VR」陪您探索新世界: https://goo.gl/b5RQAB

「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 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 https://goo.gl/4K7E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