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鄧桂思兩度換肝逃出鬼門關,但換肝輪候冊目前仍有90多名病人在苦候屍肝移植,其中情況嚴重的有5至6人,生命隨時進入最後倒數,包括取代鄧女在輪候冊排首位的46歲好爸爸郭樹強。本港屍肝捐贈數字偏低,平均每年只有25宗,導致兩、三成病人等不到換肝便死亡,港大外科學系肝膽胰外科及肝臟移植臨床副教授吳國際醫生指「一個器官等於一條命」,籲市民支持器官移植。
「一個器官等於一條命」
郭樹強原獨力撫養僅10歲愛女,現時情況危急,醫生曾指他「隨時暈倒陷肝昏迷」,但他極重親情,日前才「請假」出院出席親友喪禮。郭的姨甥女陳小姐呼籲市民能捐出親人屍肝幫幫好爸爸郭先生。瑪麗醫院換肝醫生團隊強調,其實活肝移植只是「無辦法中的辦法」,因活肝移植除會令捐贈者帶來死亡風險(0.5%)外,亦會因捐出的是非全肝,因而難以取走所有有用血管,會增加手術難度及影響康復的進程。
吳國際醫生指出,換肝輪候冊上90多名病人中,逾半是乙型肝炎演變至肝硬化,年齡多介乎50至60歲;小童患者則多涉先天膽管閉塞,而最年輕接受肝臟移植患者只有兩歲。現時病人在換肝輪候冊上排名高低可定其生死,但吳醫生強調排名的制訂公平公正,因醫院會根據病人的心肺功能、驗血結果等評估其肝衰竭程度,按國際標準作評分(MELD Score),分數越高,排名越高,評分準則包括黃疸、凝血功能及腎功能的數值等,醫管局則指若病人MELD評分達40分,意味已陷昏迷,有逾八成機會在3個月死亡。
■記者潘婉玲、麥超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