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頸街市燒味 - 馮睎乾

鵝頸街市燒味 - 馮睎乾

紅姑看了報刊飲食欄,總要按圖索驥,學神農嘗百草。前陣子邀我們上她家吃飯,便由大埔出跑馬地,到雜誌推介的某家「屹立數十年」的燒味店買叉燒。誰知千里迢迢,只買來一盒dry到爆的柴皮叉,何苦不在大埔買呢?我於是教紅姑三個字:東家丘。話說孔子西家住了個愚夫,有眼不識聖人,只蔑稱孔丘為「東家丘」,這就是顏之推所謂「貴耳賤目,重遙輕近」的偏見。
口味是非常個人的,也許柴皮叉亦有粉絲,故飲食上與其信每個人,不如信一個人——自己。之前寫源興燒味,老闆曾在鵝頸街市熟食中心的清真惠記和海記學師,紅姑因為沒見過報刊推介這兩間食店,便一口咬定源興必定青出於藍,我覺得這講法太不科學,於是三訪鵝頸街市,誓要尋根究底。先談惠記,第一次去是下午五點半,快收工,只剩燒鴨和羊,內子不吃羊,我們又不餓,就只點一碟燒鴨飯。老闆很友善,沒嫌點得少,反抱歉雞和牛腩都已賣光,或許憐憫我們點不到其他食物,特地斬來鴨髀補償。燒鴨肉汁多,調味香,不用$40,物有所值。第二次去,試太爺雞、咖喱牛腩,咖喱多油而夠辣,合我口味,雞不算特別,結果忍不住多叫碗燒鴨飯,拿燒鴨拌點咖喱汁,份外惹味。
第三次去鵝頸街市,吃惠記隔鄰的海記燒臘,點了叉鴨雙拼飯和燒腩飯,燒味份量足,隨飯送兩片蘿蔔加一碗例湯,以份量計,比惠記更抵。我那碟叉燒較乾,偏甜,但咬下去軟身,例牌叉燒可能較佳,燒鴨不錯,但論調味我較喜歡惠記,燒腩是我們最喜歡的,夠脆而有肉汁。老闆也幽默,有客正想落單,剛巧有人埋單,客人見狀對老闆說:「收錢先啦。」老闆隨口應道:「錢唔緊要,我哋唔係為錢嘅。」小店有性格,不等於無禮貌,這性格我便很喜歡,何況還價廉物美。

緊貼「蘋果VR」熱潮,打開雙眼隨意門,讓「蘋果VR」陪您探索新世界: https://goo.gl/b5RQAB

「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 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 https://goo.gl/4K7E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