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土研究社策劃的「香港民間學院」上月底遭教育局人員突擊檢查,指其舉行的學術講座涉無牌辦學,向該學院發警告信。負責人陳劍青(圖)批評條例定義模糊,指連執法人員亦無法解釋清楚,而本土研究社過去多次研究爭議性議題,質疑當局選擇性執法。
陳劍青接受本報查詢時透露,上月28日學院舉辦名為「否想數學」系列講座,有10多名公眾人士參與,突然有教育局執法人員到場,稱收到投訴指有關講座涉違反《教育條例》。
陳劍青質疑選擇性執法
陳引述執法人員指,有任何學術成份的講座或課程都受《教育條例》規管,如同時間向多於8人授課而未申請註冊為學校,屬無牌辦學。陳指一般講座可獲豁免,但局方人員指其講座涉及學術成份就不獲豁免;陳其後展示活動單張,「問佢邊啲得邊啲唔得」,對方亦無法清楚交代,僅指「總之唔好咁學術」。陳指本土研究社過去曾探討橫洲、棕土等議題,難免令人聯想執法與此有關。他指有6至7個準備舉辦的講座需擱置,「事發係林鄭當選之後冇耐,時序上有啲奇怪」。
教育局年均接獲約380宗同類投訴,提出25宗檢控。如有人管理未經註冊學校等即屬犯罪,最高可罰款25萬元及監禁2年。
教育大學高級專任導師、律師莊耀洸指《教育條例》定義太廣,嚴格來說舉辦講座亦可誤墮法網。他未曾聽聞有機構因舉辦講座而被警告,又指立法原意是規管中小學一類正規教育機構,「如果乜都管會唔會超出立法原意呢?」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