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市鎮的興起已是學界共同的認識,相關文獻梳理得很是全面。然而遇到這方面的詩文,還不免見獵心喜,都要一一保留下來。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只不過因為地理上的接近,就很有些親近之情。
新市在浙江湖州德清,是座運河滋養的小鎮。杭人吳繩基有雜詩二十四首詠其風貌,趣味近於竹枝詞一類。詩不一定足取,注卻上佳。節令風俗方面,說到團拜新年要趕在初三以前,初四以後恕不接待。初五大放鞭炮,「接五聖」。查此五聖似乎本來是一種邪神,後來與財神合流,成為江蘇、浙江諸地普遍流行的神祇。
正月風俗或者各地大同小異,三月踏青卻就很有地方特色了。是時婦女齊出,半為遊玩,半為到廟裏去為蠶絲祈福,甚至把姑娘少婦到覺海寺燒香的活動叫做「夾蠶花」。至蠶眠成繭,就繅絲賣絲。這首詩倒頗有價值,值得錄出:
黌門弟子皆絲客,學究先生亦領頭。南柵人多東柵少,平橋煙水綠盈疇。
小注云:賣絲必由領頭,村學究亦復為之。寺僧在南,士人在東,故南熱而東冷。
詩裏有許多有趣的意思。看起來,整個鎮子以絲為業,讀書郎要賣絲做生活,老師也要在行當裏領個頭。不止老百姓以此謀生,連和尚都來參一腳。仙凡兩隔,各有各的領地,而且讀書人做生意居然還不如和尚強。
農業社會一年三季不得閒。絲才分付,又要插秧。水鄉之利至此卻成麻煩。黃梅季節多雨,田地又低,秧苗根基不穩,往往被雨水沖出,農民不得不重新補種。可見魚米之鄉的富庶、熱鬧和「溫馨」,都以人力物力為基礎,只是老百姓沒有機會寫出來。
緊貼「蘋果VR」熱潮,打開雙眼隨意門,讓「蘋果VR」陪您探索新世界: https://goo.gl/b5RQAB
「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 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 https://goo.gl/4K7E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