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矛盾去捐肝 - 曾志豪

帶着矛盾去捐肝 - 曾志豪

捐肝,涉及生死,當然應該慎重,不過生死這個課題,即使是成年人,也不容易做判斷。
因為捐肝的生死風險,你只有「博」和「不博」兩種選擇。
成年人有工作有家庭要照顧,捐肝的意願一定較低,因為「博」的成本太高,如果出事,便等於「失去工作、失去家庭」。
這次捐肝救人的天使令人動容,因為她捐肝時要冒着失去工作的風險,幸好最終老板支持。
醫院強調,捐肝要夠18歲,做決定時才不會受別人壓力左右。但現實是,不論17歲還是47歲,做任何事都不可能抽真空自我決定。
以捐肝女文員為例,她的媽媽原來曾患了肝炎,醫院提醒,如果她捐了肝,萬一她媽媽以後肝臟出事,她也無法再捐肝相救了。
這是非常矛盾的選擇,等於要求她「為了救一個陌生人,而犧牲媽媽未來的希望」。
報載,女文員也猶疑了,沒有人能做這樣的決定,最終誰一錘定音?女文員的媽媽。
她表態,救了眼前人再說。
設想一下,如果女文員的媽媽不表態,或者表示了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有的猶疑,我相信這個態度,也會是一種「壓力」,隨時會左右了女兒的決定。
所以,除了要讚揚捐肝母女的偉大無私,其實也希望大眾明白,成年人的決定,一樣受外界意見左右。
有輿論反對修例酌情,我尊重這種立場,但對他們某些理由卻不能同意。
譬如說,不能把捐肝責任放在未成年的女兒身上,她可能是受到壓力而作出決定。
但這件事其實是女兒主動開記者會,提及自己未夠年齡捐肝,向外界求助。
女兒主動捐肝,而不是公眾向女兒施壓捐肝,誰也不夠膽要求他人作出活體捐贈。
我們甚至不敢指責拒絕捐出屍肝救人的家屬。
畢竟每個人生死觀都不同,我們自己瀟灑,可不能指責別人俗套。

緊貼「蘋果VR」熱潮,打開雙眼隨意門,讓「蘋果VR」陪您探索新世界: https://goo.gl/b5RQAB

「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 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 https://goo.gl/4K7E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