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完。走過七人欖球、場地單車世界賽與中間兩場F1賽車,感覺好像過了一個月。原來,才10日,累得比奧運更累的一個點。其實,照理不該比做奧運更累。後來,我明白了。壓力。這是香港首次主場主辦場地單車世界賽(圖)。壓力,就是來自希望自己在主場做好,在免費直播時段說話較為大眾化,希望更有效地推廣場地單車;在收費直播時加入較多技術分析以適應口味;不讓電視台掉臉;不失禮體育主持與評述這個專業。主持都有壓力,何況是主角的主場運動員呢?
今次心情最複雜的一刻,是評述李慧詩上周六那場500米計時決賽。起步那刻,我們看到了端倪。不能妄下判語,因那只是起步,她後面還有三位未登場。只是,我們深知肚明,起步後那刻已是需要愚公移山的一刻。熱血的心叫我瘋狂為她加油,冷靜的頭腦卻叫我不可進一步提升觀眾的期望。我一邊說「她的後勁一向凌厲」,另一邊說「起步不是歷來最完美」。其實,那一刻含淚的我只想瘋狂大叫:「Sarah!加!油!呀!」因為我想盡我無用的棉力為她打氣。可是,我不能夠。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她承認「搶跑」。我相信,三年後回看今天的話,大家會發現這一小步是必須的一步。我相信,三年後的東京奧運有不少港人撐場,實屬「半主場」。到時,大家都已練成《心如止水》。
陳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