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值一哂:素.真漢堡 - 王利民

筆值一哂:素.真漢堡 - 王利民

小時候生活簡樸,放假若有雙親携同外遊(意思即係跨區出城,更加唔係遊學)逛街,亦唔係買嘢,已樂不可支,再到「麥記」來個「Big咩」套餐已是童年美好回憶。然後唸中學時已返暑假工,記得第一次出糧就係喺工廠區內的快餐店買咗個兩三蚊嘅漢堡包,初嚐勞動滋味非同小可。年長後口味有變,且知快餐工業提供70%以上的所謂「漢堡」,其實是牛肉加工過程中剩餘廢料所造的肉泥,自此少食。
當然世間還有「優質」離地的漢堡,不過又知生產一塊起碼要「足三両」的漢堡扒,其所耗能源相當於開了30公里車的燃油,或足夠一個人3年多飲用的水量。世界現人口已逾70億,且每年續長,聯合國預計全球人口將在2050年將會突破百億,若以地球可耕土地14億公頃計,其時仍足以應付……如果絕大部份都是素食人口的話。現況卻是全球98%的人都是肉食者。難怪現今糧食供應只能填飽了25億人的肚子,短缺背後的真相是穀物大多用以飼養牲口作人類肉食之用,餵飽了牲口卻有過半數的人口捱餓,怎不諷刺。
人口爆炸,工業養殖,化學餵飼,集體屠宰,加工而食……猶似一個惡性的肉食循環,我們置身其中卻又無動於衷,一是因為過千年的飲食習慣;二是人類的感官欲求,正是食色性也。所以肉食本無罪,雖則素食更有理,然食物始終要解決食味問題。其實肉類成分主要有胺基酸、脂類、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及礦物質,「理論上」只要在植物中抽取相應成分就可複合成仿肉製品。
「現實中」是有植物肉製造商化了整整七年時間,終於研發出無論在外觀、質感、味道,甚至烹煮過程猶似煎扒般會有色香味變化的漢堡扒製品「Beyond Burger」。當中涉及的是科學和創意:前者借用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可不是Gordon Ramsey哦),以產生煎牛扒時同會出現的色澤改變和釋出香氣,叫人食指大動;後者則在漢堡扒中加入紅菜頭汁及椰子油,因此煎時亦有「血水」滲出,震撼視覺,再者椰油在鐵板上也會吱吱作響,先聲奪人。
至於食味,你唔信我,但坊間不少名人已搶先試食,其中不乏飲食達人、茹素者、食肉獸,或起碼多年不曾食牛的皆驚為天人,甘之如飴,仲要係每位除可得嚐一個漢堡外,係全無任何贊助!
或許美中不足的就是營養太豐富,素漢堡的蛋白源自其主要成份豌豆,比等量漢堡更高,一塊已能提供正常成年人每日所需的蛋白質攝取量,而鐵質且是牛肉的雙倍,最重要的是極少飽和脂肪及沒有膽固醇!難怪這革命性食品,一年多前在美國推出已然大賣,首兩個月更是斷市不應求,而且「Beyond Burger」可是在超市肉類區上架,完全顛覆了素食和肉食的界限,開創了真正的「Food2.0」。
基於產量趕不上需求,因此製品過往只在美國銷售,連鄰邦加拿大亦沒有供應。香港卻因素食機構的努力,且將製品首次引入海外地區,一個早已超越美國榮登全球人均肉食耗量最高的地方──香港。
所以食客怎不樂見有更好、更健康、更安全、更便宜(美國肉價在過去三十年漲了4倍,而超英趕美的國度更在過去短短5年已有同樣漲幅!)、更美味的方法去滿足人類的糧食需求和口腹之欲。科學先進在破壞自然的同時,卻也留下造福的契機,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選擇。此刻站在這人類歷史重要的分支岔路,選擇食甚麼也就選擇了未來會怎樣,而我的選擇就是重拾兒時食趣,兩個星期食咗好幾次漢堡包。

王利民
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email protected]

Beyond Burger有不少名人已搶先試食,食後評價皆驚為天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