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中學文憑試(DSE)昨開考中國歷史科,牽涉中國共產黨的試題數量明顯增加,如要求考生分析文革,亦有大躍進、國共內戰等相關題目,有資深中史教師稱許出題彰顯香港價值;唐代「安史之亂」題目則難倒考生。
今年中史科試卷要求考生分析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共第一代主要領導人林彪的地位轉變,及據史料回答四人幫的江青是否「糾集一小撮,興風又作浪」。試卷二「歷史專題」有六個單元,考生只需任擇其一回答,其中有關二十世紀文化發展的單元,引述《人民日報》〈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文章,要求考生分析文革對傳統文化的衝擊。
資深中史教師、教協理事陳仁啟指,2016年必答題僅問及三反五反及中共建政情況,2015年甚至沒有相關試題,今年牽涉中共歷史的題目明顯增加,而且均與中共政策失誤有關,「例如有問到文革、大躍進、大鳴大放,就算係講國共合作,都講到1935年嘅中共長征,都係當年被國民黨圍剿、戰敗或其他政策失誤嘅史實」。
安史之亂必答題有難度
陳認為考題設計值得一讚,「近年內地講『七不講』,其中就係唔講『共產黨的歷史錯誤』……今次出卷更彰顯到香港嘅價值,唔係跟內地嘅一套」。
陳仁啟續指,今年試題難易適中,出題方向直白,不過卷一「歷史發展」有關安史之亂的必答題則較難,考生需據地圖、文獻,填寫安史之亂時期的歷史人物、官職、地點。陳直言,作為教師亦須翻查書籍才能確定答案。應屆考生林同學亦直言被安史之亂題目「考起」,稱因為該題題材冷門,「溫唔到咁多」。對於中史科課程修訂建議採「詳近略遠」原則,林同學不同意,「如果(古代史)只學一部份會變咗冇咗連貫性」,而吳同學稱重點在於中史科需教學生歷史真實面貌,「尤其係講到共產黨嘅政權,我希望係教緊我哋事實,而唔係對一啲政權嘅吹捧」。
■記者葉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