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得安心:密封三文治防菌

食得安心:密封三文治防菌

本港早年曾發生多宗進食三文治中毒個案,三文治雖然美味,但若未能妥善低溫貯存或製作過程衞生環境欠佳,會令三文治含菌量超標,變成高風險食物。輕則肚子不適、腹瀉及嘔吐,嚴重者甚至出現發燒及腹部絞痛等症狀。
三文治主要餡料為蛋類、菜、肉類,以及乳酪芝士。煮熟的蛋會較安全,但若蛋未經徹底煮熟,則可能含有沙門氏菌;部份三文治含有沙律醬,當中可能含有生蛋成份,如處理及存放不當,便會成為污染源頭。此外,若於包裝及製作三文治的過程中,未能好好掌握衞生和低溫控制程序,細菌便會迅速繁殖,包括常引致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
細菌迅速大量繁殖需要四大條件,包括水份、養份、氧氣和溫度在攝氏5至60度間的環境。由此可見,三文治引致食物中毒的原因,是包裝未能達至「脫氧」效果,而在製作過程和運送途中,亦無法達至攝氏4度以下。在溫暖的環境、食材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和水份的情況下,細菌便能在空氣中大量繁殖,而令進食者出現食物中毒的症狀。
若要減低進食三文治的風險,可用膠袋密封,然後放入吸氧劑,仿效包裝月餅的設計,從而令細菌因缺氧而抑制繁殖。此外,整個生產流程,均要達到安全衞生的標準,而在運送過程中亦要確保三文治保持在攝氏4度以下。若三文治存放在室溫下超過4小時,便應該棄掉。注意以上種種,進食三文治時便可食得安心。
撰文: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應用科學學科
隔周三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