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蘋台】打貪劇網民激讚尺度高實情知少少好過無

【花生蘋台】打貪劇網民激讚尺度高
實情知少少好過無

喺香港畸形嘅電視文化底下,膠劇充斥,咁多年嚟,以政治為題材的劇集幾乎係零,最近期為人津津樂道嘅政治劇,要數2014年港視製作嘅《選戰》,可惜港視未開台已經被DQ,無以為繼。邊嗰又會諗到,近日喺內地熱播緊嘅一部劇集《人民的名義》,竟以內地官場貪污腐化嘅黑暗一面作為題材,引起內地觀眾注意。有網民指,套劇只不過係將醜惡現實最表層嘅一面「肥皂劇化」,變得更易入口。本報新設欄目《花生蘋台》,今次請來特約評論員,以花生友嘅角度,分析一下這套內地劇,究竟係咪咁勁?

最近,由湖南衞視首播的劇集《人民的名義》熱爆內地,網播量突破10億,被譽為「史上最大尺度」曝光中共黨內腐敗黑幕的劇集,觀眾網民奔走相告,有如久旱遇甘露嘖嘆「解渴」。

筆者有內地傳媒朋友還特地微信留言,詢問「境外輿論怎麼看」呢部片,似乎香港人也該與內地同胞一樣,書同文車同軌,不讚幾句對不住偉大祖國,對唔住「偉光正」(「偉大、光榮、正確」之縮寫)的共產黨。

好奇之下,筆者花費幾晚時間,網上走馬觀花追睇其中部份劇集,老實講,難以認同部片有甚麼「突破」,感覺內地同胞對其擊鼓相傳,頗有「茶杯裏的風波」之味道。

筆者覺得,該片之所以令內地觀眾嘖嘆,實為他們生活在牆內,對中共體制腐敗之黑幕缺少了解,而對於生活在資訊開放時代、所知較全的海外人士來講,該劇不過比較真實點到了中共體制之黑幕,且蜻蜓點水,點到為止。

好簡單,劇中所有情節及人物,全部可以從呢幾年中共反貪打虎行動搵到「原型」。《人民的名義》將故事發生地設定在一個並不存在的省份「漢東省」,但劇情令不少人聯想到發生「坍塌式」官場腐敗的山西省。

片中一開頭展示把貪污所得鈔票藏在豪宅冰箱、牆壁、被子下面的貪官趙德漢,其實就係以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前副司長魏鵬遠為原型;外逃的女副市長丁義珍令人對號溫州前副市長楊秀珠;省委副書記高育良、公安廳長祁同偉同中姐妹花美人計情節,令人聯想山西胡氏姐妹倆睡翻三位部級高官的現實;劇中自己清流、但被老婆拖累的省委書記達康,更令人聯想到全國政協前副主席、江西省委書記蘇榮;至於全劇未出場、但若隱若現的「中央首長」,不過是影射周永康、令計劃之流。

一句話,該劇不過是中共官場貪腐現實的藝術化再現,滿足了觀眾對貪腐內幕的獵奇,另一方面貪官狼狽落馬痛哭求饒的畫面,亦讓民眾看後「大快人心」。

一旦熄了電視、關上電腦,民眾會赫然發現:現實比劇集更加殘酷,更加黑暗,而且劇集帶來的光明一閃即逝。無怪乎新浪微博調查,高達65.2%民眾回應:「尺度再大也沒有現實大」!

北京外國語大學前副教授、知名政論家喬木直指,官稱該劇可令人感受當局反腐決心和力度,但民眾可能會驚詫:「光是文藝能反映的就這麼可怕,那沒有被反映或報導的黑幕,不是更多?窺一斑而見全豹,有些民眾看了電視劇後的結論可能是,中國腐敗的程度比想像中更大!」

其實,《人民的名義》呢部劇集,要害不在於反腐,因為不論尺度有幾大,都唔會將習近平上台後,中共反腐實情如實再現於屏幕。例如,十八大後五位副國級以上政要落馬的真正內幕;前軍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將家中百億財產以及徐才厚、郭伯雄因何能如此目無黨紀、貪婪成性;這些頂級老虎背後是否有大大老虎、老老老虎撐腰;同樣,無論編導如何獲准「放開來編寫、大膽去曝光」,亦都唔敢去追問中共官場如此腐敗的制度根源、政治基因;更加唔會涉及習近平、王岐山呢場「打貪反腐」背後的權力鬥爭因素。

所以,《人民的名義》呢部劇集引起內地社會所謂「強烈反響」,充其量不過係「高牆內的騷動」,係「茶杯裏的風波」。

花生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