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有問題 再接受手術曾睜開眼換肝媽媽好轉

血管有問題 再接受手術
曾睜開眼換肝媽媽好轉

【本報訊】肝衰竭的43歲鄧桂思早前接受換肝手術後,因有一條血管分支出現問題,前日接受第二次緊急手術。港大外科學系肝臟移植科主任盧寵茂表示,鄧的病況已有改善,由「完全冇反應」變成「有少少反應(開眼)……有少少醒嘅迹象」。
記者︰張珮琪 麥超億

本月13日(上周四)接受26歲善心女鄭凱甄捐肝的鄧桂思,換肝後一直昏迷危殆,前日下午4時,醫生突然將鄧推入手術室做第二次手術,手術歷時9小時至昨凌晨約1時才完成,她女兒Michelle其後向記者透露︰「媽媽剛再進行了一個大手術,仍未度過危險期。」

鄧桂思女兒Michelle昨凌晨探望剛完成手術的母親(圓圖)。

仍未脫離危險期

盧寵茂昨晨在電台節目中解釋,因為鄧桂思有一條血管分支出現問題,故要作第二次手術以令肝臟盡快發揮功能。盧寵茂指一般有兩成接受肝移植手術的病人,會因併發症等需進行第二次手術,理由包括血管駁口出血或感染等,最極端情況是需要再移植器官。
至昨下午,盧寵茂帶來好消息,盧指雖然鄧女仍未清醒,亦未脫離危險期,但已開始有反應,眼睛曾張開:「有少少醒嘅迹象……毫無疑問,有反應一定好過冇反應……但唔可以話係蘇醒,只係有啲反應。」盧指院方會繼續留意鄧的情況。
盧寵茂再次提到因Michelle尚欠3個月才滿18歲,以致不能捐肝救母親而引起的社會爭議。盧指社會在未知道Michelle是否適合捐肝給媽媽,已「未審先判」認為Michelle應該要捐,他對此絕不認同。
盧寵茂讚揚無私捐肝的鄭凱甄偉大,「我覺得阿甄好偉大,佢救咗鄧女士,救咗Michelle,亦救咗我哋嘅肝移植團隊,因為我哋唔使面對一個醫學道德及受公眾指摘之間嘅一個矛盾,我覺得佢救咗成個香港社會……文明嘅社會唔應該將壓力放喺一個未成年少女身上」。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姚志謙指出,換肝手術較常見併發症是負責供應血液及養料給肝臟的肝動脈出問題,例如血管接駁不好致出現滲漏,又或是因血凝塊致肝動脈栓塞,嚴重的話可令肝臟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