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間諜」(專欄作家 古德明) - 古德明

舉報「間諜」
(專欄作家 古德明) - 古德明

四月十日,北京市國家安全局以「境外潛來間諜日趨猖獗」為詞,頒佈《公民舉報間諜行為線索獎勵辦法》,獎金由一萬到五十萬元不等。中共習慣於無有之中製造境外敵對勢力,然後以勾結境外勢力之罪加諸異己:六四前後固然如此,香港黃雨傘運動期間也是如此。甚至最近的香港行政長官選舉,曾俊華忤旨參選,也被斥為「境外勢力的棋子」。
戰國時,秦孝公用商鞅,厲行變法,獎軍功,勸農桑,並下令小民互相監督:「不告姦者腰斬,告姦者與斬敵首者同賞。」一時果見兵強國富,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史記》卷六十八)。不過,正如後人指出,秦人禮義誠信因此消盡:「招之以告訐,壹之以農戰,以坐收富強之實,而不顧元氣盡削,秦人化為虎狼。」(嚴萬里《商君書新校正序》)。這段話,驗以中共治下國民道德,就知道有沒有道理。
一九六八年,台灣正中書局出版《中共暴政罪行錄》,收錄了湖北沔陽縣民劉立洲一篇文字:「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春,共匪竄擾吾鄉,利用無業遊民,實行『窮人翻身』,組織『聽房隊』、『聞香隊』,檢舉知名之士,召開鬥爭大會,謀財害命。吾家之遭害,係共匪利用吾家之牧童發動。他檢舉吾祖父劉道備為『地主』、『劣紳』……」最後,劉道備遭槍決,劉立洲則輾轉逃到台灣。
中共得志中原之後,發起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反右派鬥爭、文化大革命等等,無一不鼓勵百姓互相告訐。六四之後,學生領袖周鋒鎖被中共通緝,逃回故鄉匿藏,却因姐姐舉報,被捕入獄,中共還宣傳其姐姐「大義滅親」。
孔子不取「大義滅親」的告訐。楚國葉公曾對孔子誇言:「吾黨(我們這裏)有直躬(正直)者,其父攘(偷)羊,而子證(檢舉)之。」孔子說:「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父隱子之惡),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孔子重視的,是父慈子孝,是社會的基本道德(《論語‧子路》)。
唐太宗貞觀初年,侍御史權萬紀、李仁發二人,以告發同僚陰私得寵。大臣魏徵進諫說:「萬紀等小人,以訐為直,以讒為忠。陛下縱未能舉善以厲俗,奈何昵奸以自損乎!」太宗醒悟,賜絹五百匹。貞觀之治光前絕後,何用告訐(《資治通鑑》卷一九三)。
宋朝更有法律禁止告訐。神宗元豐年間,白馬縣有賊殺人,苦主畏賊,只敢匿名舉報。縣吏抓得殺人犯,也訪得檢舉人,鑒於「法禁匿名書」,就奏請朝廷定奪。神宗把殺人犯判刑,同時輕杖匿名檢舉人,解釋說:「告訐之風不可長。」蘇東坡因稱許神宗說:「此所謂忠厚之至。」(《東坡志林》卷二)
只是中共為政,從來力戒忠厚。所以,習近平以獎金發揚告訐之風,務求國人化為虎狼,互相監視,以保中共金甌永固。

古德明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