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明年推公共年金,長者一筆過繳付保費後,每月收取年金直至終老,不過私營市場有另類方案。本港近乎唯一提供終身年金的保險公司美國萬通指出,若選擇30歲起月供900元模式,在供款期35年的複式效應下,退休後同樣可終身收取每月5,800元,整體所需保費較公共年金方案少六成。不過有專家提醒,須注意期間通脹或蠶食年金購買力,保障或因而減半。
記者:周家誠 陳洛嘉
政府公共年金只限一筆過付款,假設男性長者65歲時繳付100萬元保費,隨後每月最多可獲5,800元年金。而私營市場提供延期年金(deferred annuity)選擇,可於年輕時每月供款,退休後轉為年金收入。
須供款35年
美國萬通首席營運總監葉嘉年接受專訪時指出,投保人若30歲起,每月供約900元,到65歲總保費為約40萬元,在複式效應下,其後終身派發的每月年金為5,800元,等同公共年金的效果,現時該公司月供年金計劃,亦較一筆過繳付受歡迎。由於總保費僅為40萬元,投保人一年則收取約7萬元,意味6年時間已經取回成本;相反公共年金保費為100萬元,約14年時間才能回本。
不過,由於收取年金的時間性不同,越遲支取年金,越易被通脹蠶食購買力。中文大學商學院助理院長李兆波解釋,上述私營年金計劃須供款35年,在通脹蠶食下,屆時每月5,800元年金的購買力將被削弱,對往後生活補助或顯得微不足道,而公共年金屬於即時領取,對通脹防禦力會較強。
據本報統計,若果以通脹率2%計,35年後,每月5,800元年金購買力,只餘下2,900元,大削一半;若以通脹率3%計,更只得2,061元。
現時美國萬通終身年金的保證年回報為3厘,加上非保證回報,過去多年總年回報為4厘,未計行政費,水平與公共年金相若。而年金計劃至第20年起,每5年將會派發額外利息0.5厘。葉嘉年未有評論在美國加息前景下,總回報是否有機會上調,僅指出過去多年未有變動。該公司亦會於年金計劃第10周年起,每5年發放非保證紅利。
身兼首席精算師的葉嘉年解釋,年金設計本身須計算死亡率趨勢及投資回報,該公司會參考港人平均壽命、已發展國家人均壽命,並觀察醫療科技發展等,釐定預測死亡率,控制保險公司風險。投資回報方面,由於年金牽涉長年期投資,大部份資產將會投資年期匹配的長期債券,加上少量股票、基建項目、私募股權投資;再扣除部份行政費用,從而計算出派息比率。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指公共年金是由政府擔保,故較為安全。葉嘉年解釋,本港保監處對於保險公司財務健全有嚴格規範,過去數十年本港壽險公司未出現過事故;政府亦即將設立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故此難言保險公司與政府穩健度有何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