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人借的書,是旅遊天書,去年記錄如此,想必上溯三年下推三年也不會改變,沒什麼好驚訝,反而反映諸多實事。
最多人借的天書都去哪?順序是日本、日本、日本、新加坡、日本、日本、韓國、日本、日本。日本有沒有那麼好玩,值不值得去完再去,去那麼多次會不會無聊啊,不會。但,香港人口味眼界就這麼狹窄嗎?這也是我們不願意的,日本固然好,好在距離近,歐洲美國也很好,慘在打工仔難得拼湊出一周以上連假啊。
港人愛旅遊,也捨得旅遊,源頭也可以回到土地供應問題,既然買得起也供不起樓,與其先苦後未必甜,倒不如趁體力健在,花在當下,不聽富人言,吃喝玩樂在眼前。各有各選擇,各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我明。我比較少在圖書館借書,所以只有一事不明,既然捨得花錢去旅遊,怎麼反而捨不得買,在旅途上一直傍身,而要在圖書館借呢?是天書喔,有借要還,借回去是做筆記還是怎樣?想不通。
上榜的全部強調食玩買天書,但那天書也是人寫的,其實等於最簡單最低層次的指南,但等到書印成之日,就不會過時?最新的好吃處呢?最新最快的天書不都是在手機裏嗎?想不通。
一看見食玩買,不知何故,就覺得跟在香港做着同樣的事,只是地點不同而已,覺得時間與金錢都沒有用得其所。食與買,沒話說,只有那個玩字,可圈可點。怎樣才算玩?跟着天書比較簡潔的資料,到了景點,拍個照打卡,就玩了就滿足了就禮成了?給我,是萬般不甘心的,即使要買這類天書,之前還要閱讀一大堆當地文化的書籍。比如預備去京都,先買關於京都庭院設計、茶亭佈置的學問、金閣寺的前世今生,考究完畢才捨得出發,這不是更接近旅遊真樂趣嗎。到了現場,我敢說,感受就不會止於嘩嘩嘩,金閣寺真係好金啊。真金白銀來一趟,只走馬看花,忙於證明自己有來過金閣寺,就真係金嘞。
跟旅遊目的地有關的文化介紹書籍,為什麼反而乏人問津,二十大也不入?這個我明,看那些旅遊節目,莫不以美食為天,美景,除了很美,就是嘩嘩嘩嘩,就是好很美喔。
旅遊前很懶旅途卻很忙,我也明:沒時間,所以沒耐性。這也可以歸咎到土地供應問題,不是開玩笑抽水,忙於工作為供樓交租,還沒累垮了健康,講明旅遊散心,你還要我閱讀?咁玩法?咪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