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牙科名額不足 長者跨區求診

政府牙科名額不足 長者跨區求診

【本報訊】現時全港只得11間政府牙科診所提供有限度的免費門診,僅處理止痛和脫牙,過去10年派籌數量不變,部份診所半天只得42個名額。有貧困長者要半夜出門跨區求診;也有長者受牙患困擾,需煮爛餸菜進食,形容如吃豬餿,「只係維持生命」。有關注團體促加強長者牙科保健,並反問政府:「冇牙飲水飽嗎?」

半夜出門排隊拿籌

年屆83歲的朱婆婆家住東涌,2011年首次輪候政府牙科街症,清晨4時多起床趕搭頭班巴士到荃灣診所,到達時已有80人輪候剛額滿,幸好其中1人是陪診,她才得到尾籌,「真係好辛苦」。折騰半天,醫生拔掉壞牙後,她仍需用當年政府派發的6,000元,自費到私家診所鑲配活動牙。
本港現有39間政府牙科診所,主要為公務員及其家屬提供服務,當中僅11間提供免費緊急牙科門診服務,只處理止痛和脫牙,港島1間、九龍僅2間,病人普遍需跨區求診,且大部份診所每周只設一至兩節的半天服務。立法會去年12月一項研究顯示,過去10年政府牙科診所派籌數量不變,去年每間每節最多只84個,部份更少一半。
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10年前曾落區視察,有年逾80歲老翁為求一籌,凌晨3時由深水埗步行到九龍城診所,「10年嚟都冇改善過」。研究更指出,2014年本港每千名65歲或以上人口只有2.13名牙醫,比例偏低,落後於日本、南韓及英國等。2011年全港性口腔健康調查也顯示,即使嚴重牙痛,也只得約40%受訪長者肯求診,因擔心負擔不起私家診費。
關注組促推醫療車
牙患困擾也影響進食和社交。86歲劉婆婆未鑲配假牙前,僅餘數隻牙齒,只能食粥,麵條需剪碎,菜和肉也要煮到爛,「普通人唔會咁食,豬餿都冇咁肉酸」;上酒樓很多點心都吃不到,「朋友要就住你食得啲乜」。她希望政府及早支援,「等到我哋七老八十時,牙齒已經變差,醫都醫唔番」。
立法會長期護理政策聯合小組委員會後日開公聽會,討論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牙科護理。張超雄指出,不少清貧長者未能負擔私家診費,寧願忍痛也不求醫,影響身心健康,促政府在各區設立全科的牙科診所,並降低關愛基金資助長者牙科服務的申請年齡至60歲,讓長者及早護理牙齒。
敬老權益關注組也去信當局,批評多年來未有回應訴求,「晚年冇牙,難道靠飲水?」關注組促推出牙科醫療車及調高醫療券金額至每年4,000元等,讓長者晚年「有啖好食」。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