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旅遊食玩買,不然呢? - 林夕

當然是旅遊食玩買,不然呢? - 林夕

去年公共圖書館中文書籍借閱排行榜一出,大部份媒體的標題都是燈燈燈凳,竟然是……。有留言回應得到家:無論出來的書單是什麼,都可以用「竟然是」。沒錯,如果文史哲類上榜,當然是竟然,雖然現在理所當然是旅遊書得寵,也必然來一句「港人閱讀風氣竟然……。」
成人非小說類書籍,榜首是中學文憑考試天書,之後九位都是旅遊食玩買天書。看罷這書單,我淡淡然的,什麼竟然,不然呢?你以為林鄭與薯片之爭紅火,又有為又無為,又休養生息的,講無為而治的《道德經》就會忽然捲起風潮,文景之治那段歷史就會多人關注起來。又或者,無恥的特首選舉,雖則恥的另有其人,但知恥近乎勇,藉此提高港人關注對政事關注度,就會多看書多做功課麼?想得美。
致力推廣閱讀風氣的朋友,失望到跡近胡言亂語,聊以自慰說,借閱的書不能作準,極端好書都會買回家傍身,香港讀者未至於只看旅遊天書。如此自慰甚妙,全球最暢銷書應該是聖經,會借閱聖經的甚少,我也忽然可以幻想,那套隨時隨意翻看的國情天書《紅樓夢》是沒人借的,都買幾個不同版本珍藏在家,可以嗎?會嗎?
自慰得如此乏力,倒不如索性「文化人」上身,說這些書,圖片多文字少,讀者不是在閱讀,是把旅遊當考試,事前拼了命做功課,以便在旅遊評核得分不會吃虧,好不好?既然還算不上「閱讀」,這名單跟閱讀風氣無關,豈不是一了百了?
借書抑或買書,各有各原因。書店最現實,一進門的重地,書籍如何擺放,永不說謊,除樓上書店,君不見都是旅遊天書如黃河之水氾濫,其次風水命理、養生食療、民間頑疾偏方、理財百法、投資推介──差不多了,工作之外,供樓期間,看完這些,也就一生了。
有人從借閱名單頭十位得出典型港人生活方程式:考試、畢業、掙錢、旅遊、食玩買;一時很難反駁,再參考書店擺位,理財投資能掙錢,財多才有資格怕身子弱,於是要健康,健康財運難測,於是要看命理,趨吉避凶完畢,必須的條件都齊備了,用來幹什麼好呢?無論在家,抑或出外旅遊,就是食、玩,買。生命一條龍齊備了,不然呢?覺得不爽的別罵我,我是說典型港人,不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