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時至今日,打機不一定是不務正業,更不是男生專利。有電競公司舉辦《英雄聯盟》(LOL)比賽,只限女生參加,盼藉比賽提升女生電競地位。冠軍隊說今次是她們的告別賽,「屋企人想我搵份穩定嘅工」。
LOL女王盃由築夢電競主辦,昨舉行準決賽。參賽隊伍5人一組,三盤兩勝分出勝負,參賽者主要為17至23歲學生,冠軍隊可獲1萬元獎金,另設MVP等個人獎項,得獎者可獲電競用品和課程。逾百LOL玩家到場觀戰。
「要寫靚啲張CV」
女王盃冠軍由成立1年的Miss Ripper(MSR)奪得,隊長呂芷晴(Cherry)更包辦MVP。MSR連後備有6名少女,包括學生、無業人士和澳門人。每星期練習5日備戰,但今次是她們的告別戰,隨後便解散。23歲的Cherry說,家人和男友兩年前便勸她退出電競,惟今次獲得冠軍已太遲,「佢哋話打得一、兩年機,咁之後點呢?搵工張CV都要靚啲」,部份成員亦因工作關係將退出電競。
她說雖不捨,但港人接受新事物能力不高,政府對電競幫助亦不大,曾試過網台開台聘請她去打機,每月僅約6,000元,網台和觀眾更當她是花瓶,輕視其實力,令她決定離開。
亞軍由Team Dream Force(TDF)奪得,隊員得知賽果時不禁激動落淚。隊員平均打LOL約4年,每人每日至少練習8小時。她們說視LOL為夢想,希望成為職業電競選手。她們說香港發展電競最大困難是老一輩對打機存偏見,家人亦不支持成為職業電競選手,「一年內做唔到成績就要搵工,被迫放棄夢想」。
政府預算案今年提出推動電子競技產業,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楊岳橋和香港眾志立法會議員羅冠聰出席電競論壇時指,政府應增撥資源令電競文化扎根社區。楊指香港要推動電競是難事,父母應先改變固有觀念。羅亦說自己是打機愛好者,認為打機和電競屬兩個層次,均有正面能量。
■記者李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