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場雖然會將企業回購理解為管理層的信心一票,但對股價沖喜作用並不是一面倒,尤其大市值企業、或慣性持續回購的公司,會被市場解讀為管理層另有盤算,股價推動效應微,如匯控(005)第二輪涉78億元的回購,反應遠遜第一輪並報跌收場;長實地產(1113)3月至今股價有4.3%進賬,但回購的付出卻高近26億元。
國美股價挫
長實自2016年3月已頻頻回購,但去年全年股價反跌半成收場,2017年至今回購子彈加碼至38億元,較去年全年多逾倍,股價今年雖暫有16%進賬,但大部份表現實受惠樓價瘋漲及收購影響。至於匯控周三發公告指2月22日至4月11日的第二輪回購已完成,共回購1.23億股涉約10萬美元,但期內股價累跌2.8%,第一輪回購則累升約27%。
其餘頻頻回購但股價未見反應的例子有國美(493),去年回購額高達4.6億元,但股價反而下挫27%,今年再接再厲斥1.8億元掃貨,至今股價升11.7%,但只是稍跑贏恒指。另近兩年亦大手買貨的還有神州租車(699),去年及今年分別擲出5億元及3億元回購,惟去年股價仍狂瀉41%,今年仍要逆市跌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