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佔地714公頃的洪水橋新發展區,政府最快今年第二季向城規會提交分區計劃大綱圖。發展局表示,洪水橋將採用「加強版傳統新市鎮模式」發展,容許規劃作私人發展的用地可申請原址換地。洪水橋日後將興建約6.1萬個公私營住宅單位,發展令5條非原居民村落被夷為平地,當局已於洪福邨旁預留兩幅用地,興建約2,100個公屋及資助房屋,回應村民原區安置訴求。
發展局提交予立會文件顯示,洪水橋新發展區佔地714公頃,發展用地面積約441公頃,可興建約6.1萬個公私營住宅單位,當中逾半約3.1萬個單位為公屋及居屋。主要分佈在天水圍河畔,以及擬建的西鐵洪水橋站附近,整個洪水橋會增約17.6萬人口。
建2,100單位安置居民
而洪水橋新發展區,政府將採用加強版傳統新市鎮模式,估計約有60公頃私人發展用地可申請原址換地。不過,發展計劃將影響約1,600住戶,主要是鄰近未來洪水橋站的5條非原居民鄉村,包括奕園村、田心新村、新生新村、石埗路尾村及沙洲里二村。
發展局指為回應村民原區安置訴求,會先安置後清拆。洪水橋發展區特設「特設安置方案」,在洪福邨旁預留兩幅用地興建2,100個公營房屋單位,包括出租及出售單位,供受拆村影響住戶選擇。該批公營房屋會交由房協研究及發展,或受影響住戶可選擇獲特惠現金賠償。
而洪水橋新發展區約有190公頃棕地作新市鎮發展,大多被用作貨櫃場、倉庫及回收場等,已在洪水橋北預留24公頃土地安置棕地作業。政府最快今年第二季向城規會提交分區計劃大綱圖建議,希望2018年第四季就詳細設計及工程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預計2019年首季展開前期工程,2024年首批居民入伙。
此外,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即將上馬,政府計劃向立法會申請逾205億元撥款,在東涌東填海造地,填海面積達130公頃,當中約121公頃將建4.08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其中六成為公營房屋,新增人口達11.89萬。
發展局計劃今年底展開工程,預計2023年底完工。有關計劃預計5月提交工務小組審議,盼今個立法年度可向財委會申請撥款,並於今年5月下旬或6月初招標,以達到首批人口可在2023年遷入目標。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