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日氣溫及濕度變化甚大,容易誘發鼻敏感症狀。中醫師指出,鼻敏感不適與肺虛、脾虛及腎虛有關,若要減輕症狀,日常應避免進食生冷食物,並建議每日最少進食一餐米飯以養脾胃,也可多吃沙參、蓮子、玉竹、雪耳及海參等具有健脾補肺功效的食材,也可按壓攢足穴、睛明穴及迎香穴救急。
記者:伍雅謙
溫度改變最易引發鼻敏感,註冊中醫師許懿清指出,外感風熱及風寒均會引致鼻敏感症狀,但臨床所見,本港患者多為風寒型,即每遇冷空氣如氣溫下降或進入冷氣間時便會誘發症狀,症狀如鼻水清稀、鼻塞、氣溫轉冷時發作較為明顯,需特別注意保暖措施。風熱患者鼻孔則較乾、鼻水較黏及偏黃,也會有鼻水倒流的情況,尤以天氣轉熱時發作較頻密。
許稱,若無法分辨傷風感冒抑或只屬鼻敏感發作,可留意有否出現全身症狀,因一般鼻敏感症狀只會在眼鼻部位出現,但若感到身體特別疲累、有頭痛及肩膀痠軟等,則可能是傷風感冒。
鼻敏感亦與身體臟腑有關,鼻為肺竅,鼻部出現問題多與肺臟關連。許指肺虛、脾虛及腎虛均會導致鼻敏感,並以肺虛患者較多,亦有患者三種情況同時出現。她稱肺虛者較易患上傷風感冒,每逢轉換天氣,便容易有鼻癢及流鼻水的症狀。脾虛者舌頭較肥厚、舌邊凹凸不平、容易浮腫、便秘或腹瀉、脾胃能力一般較弱。至於腎虛人士,以腎氣虛與鼻敏感較有關連,患者精神較差、容易腰痠背痛,部份人更會有耳鳴症狀。
要應對鼻敏感不適,中醫一般會針對患者體質調理,逐步減輕鼻敏感症狀,當中尤以兒童效果最明顯,因兒童發育未完善,以固本培元及健脾補肺作調理,能有效改善症狀。
不過,無論屬哪些成因的患者,許建議要戒除生冷及寒涼的食物,如苦瓜、白菜、刺身、汽水及雪糕等,也應減少進食過於燥熱的食物,並因應季節及地理環境飲用保健湯水,譬如回南天,可飲用健脾化濕的湯水,並進食健脾補肺、性質平和的食材,包括沙參、蓮子、玉竹、南北杏、雪耳、無花果、大棗、鮑魚及海參等。本港位處嶺南,出產水稻,建議鼻敏感患者每日最少進食一餐米飯,以熱粥暖飯的米氣來養脾胃。
頸部注意保暖 出入戴口罩
許指,本港即使在夏天,室內冷氣也甚強,仍需注意保暖,特別是體質屬陽虛或虛寒者,進出冷氣間要注意保暖咽喉至胸口範圍,以及頸後的大椎穴位,出入溫差大的地方可戴上口罩,減低冷熱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
此外,也應減少致敏原,避免擺放地毯或毛公仔,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因為鼻敏感患者的肺、脾、腎一般較虛弱,建議平日多做運動,增強體質。
鼻敏感發作隨時鼻水直流、噴嚏打不停,許建議可按壓眉頭的「攢足穴」、眦角稍上方凹陷的「睛明穴」及鼻旁的「迎香穴」救急,用雙手互相磨擦至發熱,再慢慢由攢足穴開始輕掃,經睛明穴再到迎香穴,有預防及減輕鼻敏感症狀的作用,尤其對因為冷空氣導致不斷打噴嚏的症狀最為有效。至於鼻塞嚴重者,則可以指腹輕微按壓3個穴,同樣有助紓緩症狀。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