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倡蟹商分批入貨

政府倡蟹商分批入貨

【本報訊】去年本港爆出太湖蟹含致癌物質二噁英風波,涉事的兩間太湖養殖場至今仍禁止出口蟹隻到港。食安中心專員譚麗芬昨表示,當局會在今個蟹季繼續抽驗大閘蟹二噁英含量。二噁英檢驗需時近4星期,無法加快,建議蟹商在購貨時,先安排數量較少的批次抵港接受檢驗,合格後才安排其他蟹隻運港。有蟹商批評,政府做法等同繼續把責任推卸至商家,相當失望。
譚麗芬昨出席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時表示,涉出口有問題太湖蟹的養殖場所屬公司,即吳江萬頃太湖蟹養殖有限公司及江蘇太湖水產有限公司,現時仍不准出口蟹隻到港;食安中心亦已作檢控,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太湖其餘58個已註冊的養殖場,仍可出口蟹隻到港。

被轟推卸責任

譚指由於本港檢驗二噁英需4星期才有結果,商戶仍可在報告有結果之前賣相關蟹隻,倡議蟹商先把少部份蟹隻運港檢驗,合格後才大批入貨,可減輕風險。被多次問到內地出口商有否驗二噁英、能否要求內地把蟹隻二噁英含量印在衞生證明書方便查證,她以「要同內地傾」為由拒正面回應。
因入口懷疑有問題太湖蟹而被食安中心點名停售的新三陽大閘蟹專門店,負責人陳眺明表示,譚的言論反映政府沒有思考如何做好把關工作,把責任推卸蟹商。他又稱,估計到了今年10月的蟹季,公眾仍未恢復對太湖蟹的信心,故不排除今年減少購買太湖蟹,改為增購陽澄湖等地蟹隻。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