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進食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過往一向被視為導致膽固醇爆錶原因之一,更建議日常飲食所攝取膽固醇不多於300毫克。
與心血管疾病未必有關
註冊營養師何澤鏗表示,自2013年起相繼有研究分析指,從飲食所攝取的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未必有關,令事件出現爭議。
經過持續討論,300毫克的膽固醇攝取上限已被取消,但仍建議市民少食高膽固醇食物,尤其本身有高血壓、高膽固醇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美國2015年膳食指引、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認為,造成膽固醇過高的原因,包括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此兩類脂肪若攝取過量,不但可直接影響壞膽固醇水平,同時可致人體吸收過多熱量,引致肥胖,最後增加患膽固醇過高的風險。
膽固醇有助製造荷爾蒙及維他命D,來源分兩類,包括從飲食吸收及身體製造,近年不少研究就指出,從飲食攝取的膽固醇,其實對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影響比較少。反而,其他因素包括吃太多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食物,會製造更多壞膽固醇。
■記者梁麗兒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